关键的制导系统、发动机和弹体结构,我都己经有了详细设计。
现在需要的只是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最后的集成和测试。"
张部长沉思片刻,作出了决定:"好,全力支持'雷击-1'项目。李总工,你需要什么资源尽管说,国家会优先满足。"
会议结束后,李明远立即着手组建"雷击-1"研发团队,从全国各地抽调顶尖专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秘密研发基地内灯火通明,科研人员们日夜不停地工作着。李明远更是废寝忘食,亲自指导每个环节的设计和测试。
"李总工,您该休息了,"一天深夜,助手老刘担忧地劝道,"您己经连续工作36小时了。"
李明远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苦笑道:"哪有时间休息?敌人每多轰炸我们一天,前线战士就多牺牲一批。时间就是生命啊!"
他拿起一杯浓茶,继续审阅着导弹制导系统的设计图纸,时不时在上面标注修改意见。
这次他没有等待系统的额外"奖励",而是凭借自己后世的知识,融合龙国现有的技术能力,一步步推进着这个超前的项目。
实验室里,各个小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
制导组负责雷达和控制系统,他们将小型化的微型计算机与雷达传感器完美结合,使导弹能够自主识别和锁定海上目标。
推进组则在改进火箭发动机,提高燃料效率和推力稳定性,确保导弹能够飞行300公里的距离。
弹头组设计了模块化的弹头接口,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快速更换不同类型的弹头。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模拟测试中心,一台"曙光一号"计算机不断运行着复杂的飞行路径和作战模拟程序,科学家们通过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导弹的各项参数。
"看,这是最新的模拟结果,"李明远指着计算机屏幕向团队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