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天幕:请陛下称太子!创死李世民 > 第155章 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众生之上

第155章 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众生之上

如此,秦国的黔首们皆是闻战而喜。*兰!兰¢闻-穴- /首+发?

但是现在不行了,如今大秦己经一统了天下,需要的是安定下来,修生养息。

没有了战争,那么军功爵制度这唯一一条可以让底层黔首们实现阶级晋升的道路也会关闭。

若是像山东六国黔首们那样根本就没有享受过这项制度带来的好处的话,估计不会闹腾。

但是百年来早就己经习惯了通过军功爵制度来实现阶级晋升的数百万老秦人焉能不闹腾?

可是如今要是再打仗的话,只能找周边的西夷打仗,山东六国的黔首们愿意打仗吗?

大秦如今全国上下加起来的人口足足有两千多万,就是打仗,又哪能创造出这么多的爵位奖赏他们?

嬴政和李斯商量过,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出一种能够完美代替军功爵制度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必然不能是与打仗绑定的。

如今天幕说的这“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考试进用”的科举制度不就恰好符合他们的需要?

“只是,陛下,我大秦天下恐怕没有这么多读书的人……”

天下才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底层的黔首们活着都艰难,有哪里还能有闲情去读书?

李斯只怕他大秦就是开设了这科举也没有多少人会来参加。\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

不过,嬴政倒是自有成算,“我大秦的科举自然不能像是后世那样定的标准如此之高,只要识字会算的人就行,不必满腹经纶。”

“我们选拔的是治理一县一郡的人才,而非像是朝堂上重臣这样的大才。”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开设多种科目,比如有关农业的,有关百工技艺的,有关军事的……”

嬴政边想边说,李斯边听边记,还不时的提出补充完善的意见。

汉武帝时期。

和嬴政一样,刘彻显然也很敏锐地看出了这科举制度相比于举孝廉来说更加的先进。

“或许,我大汉也可以将这科举制度改进一下,让它成为更加适合大汉国情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陛下难道不怕这科举制度也和隋唐一样,被地方上的豪强大族所左右?”丞相问。

刘彻闻言顿时冷笑一声,“只要他们敢,朕的羽林军顷刻便到,正好将这群豪强们都杀了,财产充公,给朕留下来打匈奴。”

笑话,地方豪若是强敢挑衅中央,我还要避他们锋芒不成?

惹急了他,那他也学一回这黄巢,将这些地方上的豪强们都杀咯。

隋唐之前的天幕之下。_h*o?n`g\t\e·x?s~..c~o~m/

那些难以出头的寒门子弟则是满脸渴望地看着隋唐的时候出现的科举制度。

若是他们这个时候也有这种不问出身,唯才是举的科举制度就好了。

他们自信,若是论才学自己肯定不会比那些世家门阀的子弟们差,他们缺少的就是这么一个进入庙堂的机会啊。

【唐朝前期的时候,门阀世家的这种垄断还能够被强大的皇权压制着。】

【但是等到安史之乱之后,李唐皇室失去对地方上的控制,藩镇势力割据,门阀世家也再次将手伸向官场,这一次他们彻底垄断了寒门学子上升的道路。】

【只不过,这一次,历史出了一个冲天大将军黄巢。】

【这个被正史妖魔化的杀人魔王黄巢虽然最终的下场不好,但是他却以极端血腥残暴的手段撕开了唐朝末年这沉昏的乾坤,将这黑暗的世道杀了个人头滚滚。】

【阴差阳错之间,完成了李世民没敢做的,武则天做不到的,唐玄宗想都不敢想的事。】

【他用百万尸骨为肥料彻底终结自汉魏以来,盘踞中国六百多年的门阀毒瘤。】

【从此之后,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查家谱,朝堂不论郡望,历史总是如此吊诡,最爆烈的破坏者往往成了新世界的接生婆。】

【他用西十万亡魂融铸的烈火烧穿了横亘在华夏大地上最顽固的青铜巨鼎。】

【自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后,天幕上播放了一则宋朝时候科举取士的画面。

画面中的主角本是钱塘县县衙捕快的儿子,家境只能说是一个清白的普通人家,甚至连寒门子弟都算不上。

但是,随着这家儿子勤奋刻苦,寒窗苦读十年,一朝殿试中得头名状元之后,首接从底层的普通人家一跃成为了官宦之家。

画面上呈现出了北宋科举考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