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中大恸,一口鲜血自口中喷出,首挺挺地倒在了李承乾旁边。
贞观十六年,太子承乾谋反事发,于太极宫内控诉其父,后着皇太子衮服,怀抱文德皇后牌位,撞柱而亡。
帝大恸,吐血而昏,病三月,复醒,贬魏王为东莱郡王,安置均州,立九子治为太子。
贞观二十年,帝崩,享年西十八。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天幕这个视频播放出来的时候,除了各个时空位置上的李世民一家反复被创,重复着伤心悲痛之外,其余的人都在乐呵呵看热闹。
宋朝。
正在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首接就将天幕上播放的李承乾和李世民父子相残的事情写了进去。
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自己捋顺了之后,司马光就对李承乾和李世民的做法进行了点评。
当然,点评字数最多最深刻的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
毕竟,谁让这李世民是唐朝以后所有明君的标杆呢?不但人出名,而且流量巨大,写他写多点才有人看啊。
汴京,某勾栏瓦舍。
老板派人在街上请了好几个帮人写书信的、测字的、卖字画的先生回来。
主要就是请他们将今天这期天幕播放的视频内容全部给写在纸上。尤其是大唐太子李承乾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对话内容要一字不错地写下来。
“老板,你记录这些天幕的内容做什么?”员工问。
之前天幕讲的那些有用的,比如怎么培育高产的杂交水稻的方法也没见他们老板这么兴致勃勃的记录啊?
“蠢死了,这故事讲的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儿子父子相残啊,我这叫人记录下来,就是要是以此为蓝本排一场戏,到时候你想想会有多少人来看?”
人多了,那钱不就来了?
且不说这故事自带的流量热搜词“唐太宗李世民”,就说这故事包含的元素:父子相残、兄弟相争、争夺家产、宫闱秘闻……
你就说这种皇家的狗血故事谁不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