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词,昂扬向上,符合我盛唐气象。*k~a¢n^s_h^u^j`u~n·.?c^c\”
“高力士,给朕抄写下来。”
南宋时期。
陆游苦笑,他的诗词确实比不上这位先生的大气磅礴。
历代的文人,写梅花都是偏向于写它的落寞凄清和孤芳自赏,其实都只不过是借着梅花再写自己的遭遇。
哪曾想这位先生却是将梅花塑造成了一个“先行者”,写它在艰苦的严寒中为大家“报春”,等到各种娇艳的鲜花都开了之后,它又甘愿不争不抢,功成身退,只是在从中笑着看别人幸福。
如此心胸,说是圣人也不为过。
这位先生远非他们这些凡俗历代文人能比!
……
评论区:
“换了人间!这一句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先生不仅说到了,甚至还真的做到了。”
“先生的胸怀,格局,眼界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很难相信他的这些豪迈的诗词是写在那么艰难的时代,可是确实是的。”
“‘六亿神州尽舜尧’,这一句才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往昔帝王皆鼠辈,不肯把天与民佩。唯有子任,任凭天塌两肩挑,笑言神州尽尧舜。`欣¢纨_夲/鰰~占+ ¢首~发*”
各朝各代的帝王们看见这句评论,心情难掩复杂。
什么意思?在那位先生的眼里,那些地位低下的贱民居然能够和上古圣王尧舜比肩?!
“他居然把百姓看得这么重?”
李世民看着评论区上面的话顿时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虽然他经常说君舟民水,民贵君轻,但是他知道其实在自己心里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家的江山和权力。
他是不可能放弃这尊贵的地位和权力的,如果可以当初他就不会和自己的大哥在玄武门对掏了。
春秋时期。
孔子感动的老泪纵横,嘴里一首念叨着‘六亿神州尽舜尧’这句话,这才是他一首想要寻找的明主啊!
可惜,他生在两千多年之后。
只恨我生君未生,君生我……早就死了,估计都是一杯黄土了。
【你见过什么样的历史盲?】
【大三,全班去考察,从故宫出来的时候,我们班同学指着后面的景山,对旁边的同学说:“我告诉你啊,明朝有个皇帝叫乾隆,就吊死在这儿,可惨了!”
我忍了半天,实在没忍住,上前一步说:“那我问问你,崇祯该往哪吊啊?”
崇祯:“挤一挤,这边就这一棵树合适。.求¨书^帮\ \庚*歆.最,筷^”
一个字,绝!】
明崇祯时期。
天幕上的那个是宫殿就是他大明的皇宫,朱由检不会认错,那么按照天幕上说的意思来推断,未来朕会吊死在那里?
“朕是大明的皇帝,什么情况下会吊死在皇宫后面的万岁山?”
“唯有己经到了大明无力回天,国破家亡的时候,朕这个大明皇帝唯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以身殉国,全了大明朱家的最后一丝颜面。”
所以,他如此殚精竭虑,最后还是没能挽回大明吗?
朱由检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上,身边也只有一个老奴王承恩陪着。
看着桌案上写着辽东告急,陕西大旱,江南民变等的奏章,朱由检有一种从心里透向西肢百骸的疲惫。
“王大伴,你说朕是不是很没有用?朕自登基以来扫平了魏忠贤等阉党,原本以为可以重振朝纲,让大明再次中兴的。”
“陛下切莫灰心,陛下自登基以来有多勤政,奴婢是看在眼里的,奴婢相信陛下一定可以延续大明社稷。”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才二十多岁,年纪轻轻两鬓就己经生了华发,心中同样很难受。
朱由检自登基以来为了治理国家大事,从来不敢安于享乐,就连自己的衣服破了也是打个补丁接着穿,也不舍得浪费银子换新的,后宫中所有的花费更是一律从简……
这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只是可恨自己没用除了在朱由检身边照顾起居之外,他也帮不了他朝堂的事情。
“可是自朕登基以来,大明各地便几乎年年天灾不断,元年陕西发生大旱,第五年发生饥荒,第六年发大水,第七年闹蝗灾,第八年闹干旱,第九年闹水灾……”
“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明吗?”
王承恩急忙劝慰他,“陛下,我们还有希望,我们还有天幕啊!天幕会讲未来的事情,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