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民国之红警纵横 > 第92章 战后布署,通化变故

第92章 战后布署,通化变故

硝烟尚未散尽的辽源城头,杨达海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兰^兰¨文`学` ?首*发~

他手中的马鞭在地图上重重一点:

"一营负责城内治安和俘虏看押,二营、三营立即分赴各乡镇清剿残敌。"

参谋们迅速记录着命令,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他特意强调:"记住指挥官的命令,优先清剿反抗者!且须严格执行指挥官颁布的《新政十条》!"

传令兵飞奔而去,很快,一队队士兵开始有序行动。

当夜,辽源城实行宵禁。

一队队士兵举着火把穿梭在街巷间,将负隅顽抗的残兵一一揪出。

守备团旧部被集中在一起,等辽源秩序安稳下来后,会给他们分发散费,之后便就地解散。

而那些作恶多端的地主私兵,则被押往县城大牢等候审判。

与此同时,财政处的干事们正连夜清点缴获的财物:

从县长府邸抄出的二十箱银元,地主家地窖里囤积的粮食,还有商会囤积居奇的布匹...

所有这些都被贴上封条,运往新设立的物资调配中心。

……

次日黎明,杨达海亲率三千精锐继续东进。

部队开拔时,从西平赶来的城卫军刚好抵达。

这支千人部队穿着崭新的深蓝色制服,腰间别着红皮烫金的《治安条例》,在城门口与主力部队擦肩而过。

按照计划,他们将留下五百人协助辽源防务,其余五百人将紧随主力前往通化。?白`马`书/院? *嶵^鑫·漳~劫!更!欣^快,

辽源城中心的布告栏前,百姓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新贴的告示。

识字的老先生高声念道:

"即日起,废除'剿匪捐'、'城防税'等十二项杂税,田租一律改为三七分成..."

话音未落,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跪倒在地,捧着泥土老泪纵横:

"杨大帅是青天大老爷啊!"

这欢呼声如此响亮,甚至传到了十里外正在行军的队伍中。

杨达海勒马回望,晨光中的辽源城轮廓渐渐模糊,但那欢呼声却清晰可闻。

副官感慨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杨达海微微颔首,抖擞缰绳:

"加快速度,通化的百姓也在等着我们!"

……

当辽源陷落的消息传到通化边界时,这支临时拼凑的两千联军瞬间土崩瓦解。

领队的通化守备团长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手下的士兵像退潮般西散奔逃。

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地主老爷们,此刻正慌不择路地爬上马车,鞭子抽得马匹嘶鸣不己。

通化城内的权贵们闻讯后顿时乱作一团。

县长带着家眷连夜出逃,连官印都落在了案桌上。

几个大地主聚在钱庄里,为兑换现银吵得面红耳赤。`三~8\看_书.惘* ?追¨醉?歆~章-结*

最可笑的是商会会长,竟然想把整座宅院的地契卖给日本商人,结果被日本人拒之门外!

有人往北逃向长春,指望孟恩远能庇护他们。

更多人则选择南下奉天,觉得张锡銮或许还能与杨不凡周旋。

但也有一些权贵选择留下。

王记绸缎庄的东家王世昌就是其中之一。

他站在阁楼上,望着街上仓皇逃窜的人群,对儿子叹道:

"咱们在通化经营三代,离了这里就是丧家之犬。"

他摸了摸袖中的账本,

"这些年虽有些欺行霸市,但总算没闹出人命..."

像王世昌这样选择留下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聚在茶楼里商议对策,得出的结论惊人的一致:

与其在外地被人生吞活剥,不如赌一把杨不凡的仁义!

西平传来的消息让他们看到希望,那些安分守己的商户,虽然土地被收归公有,但都获得了丰厚的补偿。

就连曾经与官府往来的米行老板,只要没犯下大恶,也都保住了家业。

"听说36师的政治部明察秋毫,"

前清秀才出身的药铺掌柜捋着胡须说,

"咱们这些小过小错,最多罚些钱财。"

他环视众人,"总比去长春当条丧家犬强。"

城西的周举人更是看得透彻:

"杨大帅要的是长治久安,不是赶尽杀绝。"

他指着桌上新抄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