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范围内的红警单位进行联系,超出这个范围,就需要其它通讯手段了。
而基地目前可以生产的便携式无线电,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台无线电,将是外出部队的“耳朵”和“嘴巴”。
他决定:两台配给前线部队,一台留在基地,确保指挥链不断。
……
七点刚过,红警基地智能助手杨平的电子音便准时在杨不凡脑海中响起。
“报告指挥官,第一车煤矿己经回收完毕!”
杨不凡精神一振,马上下令道:
“立刻生产两辆采矿车!采矿车投产后立马投入使用!”
矿场的最大承载量是三辆采矿车同时运作,效率翻倍意味着资金增长速度也将大幅提升。
因此,杨不凡才迫不及待的再生产两辆采矿车。
“报告指挥官,两辆采矿车的生产任务己经建立,请您耐心等待。”
14分钟后,第一辆采矿车被送上接收大厅,之后在杨平的控制下,接收大厅的一面墙壁,突然打开一扇足以让采矿车通过的大门,大门通向的地方正是指挥中心外面。
28分钟后,第二辆采矿车也生产完毕,同样向矿场驶去。
从大屏幕上,看到三辆采矿车正有序地作业着,杨不凡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资金问题终于不再是束缚他的枷锁。
他切换屏幕,重新调出《红警指挥官战术课程》。
昨晚的作战会议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他绝不能成为那样的指挥官。
“学习使我快乐。”
他低声自嘲了一句!
不管真快乐还是假快乐,他都必须将这些知识牢牢地印在脑海中。
既然有幸成为了红警基地的指挥官,相应的责任他必须背负。
何况,他是真的喜欢指挥官这份职业啊。
杨不凡目光坚定地投向屏幕上的战术推演图,很快就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此刻,这个前学渣,居然拿出了上学时期百分之两百的专注度。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句话果然说得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