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布满血丝,聚精会神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正播放一段监控录像。
听到众人推门而入的动静,他猛地回过头。脸上带着浓重愧疚与疲惫,眼角甚至还残留未干的泪痕。
他没等李西开口,便沙哑嗓子主动说道:“队长,我……我找到了六个月前文化广场顶棚施工时的监控录像。”
他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几下。电脑屏幕上的监控画面同步投射到办公室中央大屏幕上。画面轻微晃动,视角很高,俯瞰下方还未彻底完工的文化广场钢结构顶棚。
一个穿着米色风衣、戴着鸭舌帽的女人站在纵横交错的钢架上,手里拿着仪器,似乎在测量什么角度。她微微侧身时,衣领上别着一枚银杏叶形状的金属胸针在镜头里倏然闪过一道冷光。
方然立刻喊:“暂停!放大她右手!”
画面定格。经过技术处理放大后,女人右手提着一个银色手提箱清晰可见。箱子侧面赫然印着一个标准凸透镜标志。
“陈霜,陈雪的亲妹妹。”邱玲迅速调出警局内部资料库的人物信息,投影在旁边另一块屏幕上。
“二十七岁,清城大学光学工程博士,辅修心理学。”
“成绩优异,当年曾获得同专业保研资格,但她主动放弃,转而跨专业攻读光学。”
“并将光影与心理学进行交叉研究,其博士毕业论文题目是——《创伤记忆与光影艺术在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探索》。”
“光影……艺术……《百鸟朝凤》……”方然眼神复杂地看着屏幕上两个女人的资料,低声。
“程素云把老屋的窗户玻璃全部换成特制的彩色凸面玻璃,根本不是为了什么采光。”
“她处心积虑,是想复刻当年陈雪那件惊才绝艳的光影艺术装置!”
“那是她无论如何也剽窃不来的核心创意,也是她那充满强迫症和完美主义的一生中,永远无法迈过去的一道执念!”
“只可惜,她似乎忘了最基本的物理常识。”不知何时,白阅凌抱着手臂靠在门框边。她的声音一如既往冷静。
“或者说,被贪婪蒙蔽了双眼。”
“凸透镜在特定条件下,是会聚光的。”
“她最终,死于自己无法掌控的‘艺术’,也算是死于自己的贪婪。”
一切线索似乎都在指向最终真相。但李西心中那几个从案发伊始就盘旋不去的巨大疑问,依旧没有得到解答。
他思索着。
同样是彩色凸透镜聚光,为什么档案馆窗户折射的光线,顶多只能在墙角日积月累地烧出一小块灼痕?而在程素云的老屋中,却能达到瞬间洞穿人体的八百摄氏度高温?
文化广场的建设,在这起案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为什么在程素云老屋的火场灰烬中,会发现文化广场顶棚专用的特种防锈漆?
小东又为何会出现在那里?
如果这一切源头的确是程素云对学生陈雪作品的无耻剽窃,那么二十年前陈雪的死亡,又到底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秘密沉重到能让二十年后的关系人,不惜冒险黑入警局的网络系统,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利用一名在职警员来传递线索?
如果目前推测成立,陈霜就是本案最大嫌疑人,那么,她又是如何精准设计并完成了这一切复杂的布局?仅仅依靠光学知识吗?
还有,陈霜胸口那枚独特银杏叶胸针的形状,为什么会清晰压印在案发现场找到的那张烧焦发票残页之上?
这些盘根错节的疑问,还需要他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去寻找答案。
他的目光最终落回到垂着头,双手手指绞在一起,沉默不语的小东身上。
李西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现在,你可以说了吧,小东。你和陈霜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