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来的“小官人”,居然要免费教他们的孩子读书!
这简首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先前那位老农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他转身对着人群大喊:
“都愣着干什么!贵人要给咱们的孩子办学,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帮不上大忙,还不能出点力气吗?”
他第一个跑回家,不多时,就扛着一张自家孩子用的小木桌跑了回来。
“小官人!这是我家孙子用的桌子,虽然破了点,但还结实!”
有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响应。
很快,原本空旷破败的庙宇前,就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桌子、板凳。
虽然大多陈旧,甚至缺胳膊少腿,但却代表着平阳县百姓最质朴、最真诚的心意。
徐飞要办义学的事情,迅速传遍了整个平阳县城。
第二天,当亲卫们将破庙打扫干净,屋顶也修补得七七八八时,庙门口己经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全都是带着孩子前来报名的家长。
看着那些孩子们一双双渴望而又胆怯的眼睛,徐飞站在简陋的“讲台”前,露出了由衷的微笑。
白日里,破庙一改往日的死寂,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徐飞并没有一味地教授之乎者也。
他深知对于这些农家的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
上午,他教孩子们识字、读书,了解圣人经典。
下午,他便拿出小石子和树枝,在地上教他们最基础的算术。
“一亩地能产五石谷子,你家有三亩地,一共能收多少?”
“一匹布十文钱,你卖了三匹布,又花了八文钱买盐,还剩多少?”
这些最贴近生活的算学,让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也让在庙外旁听的家长们连连点头。
甚至,徐飞还破天荒地讲了一些基础的经商之道。
“比如,城东的梨子熟了,一文钱能买三个。”
“但运到缺梨子的城西,就能卖到两文钱一个。”
“这中间的差价,就是‘利’。懂得利用信息和劳力去赚取这个‘利’,就是‘商’。”
百姓们无不感叹,这位徐小官人教的东西,真是实打实的有用!
他们的孩子,终于有书读了,读的还是能帮家里算账、能让日子过得更好的“活书”!
人群中,一个年轻时读过几天书、平日里最爱看皇榜告示的货郎,使劲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不远处正在指点孩童的徐飞。
他越看越觉得眼熟,脑海中猛地闪过一道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