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文心斋”的书肆门口。
书肆门口挂着一串风铃,微风吹过,发出清脆的响声。
门口立着两根朱红色的柱子,显得颇为雅致。
徐有德一进去,就有伙计迎了上来,态度恭敬。
“徐老爷来了!今儿要瞧点什么?”
伙计躬着身子问道。
徐有德指了指徐飞和徐文彦。
“这不是两个孩子来置办些笔墨纸砚。”
他又特别把徐飞往前拉了拉,对王掌柜说,“这位是我二房的侄子,叫徐飞。”
“你看,我家的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侄子,那都是要一样对待的,都得好好栽培!这读书可不能含糊,笔墨纸砚,都得用最好的!”
徐文彦在一旁听着,嘴唇抿得更紧了。
上等的东西,以前可都是只给他准备的。
伙计一听这话,更是殷勤。
带着他们来到文房西宝的区域。
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笔、墨、纸、砚。
有成套的,有零散的。
看着琳琅满目的文具,徐飞心里默默估算着价格。
前世他是汉语言博士,对这些东西也算了解。
这年代,宣纸、徽墨、端砚、湖笔,哪一样不是金贵得很?
特别是好的,价钱更是吓人。
接着,徐有德便开始了他的“大采购”。
他先是让伙计拿了几套上好的湖笔,左挑右选,还特意拿起一支,在手里掂了掂,对徐飞说:
“飞儿啊,这笔可重要,用着趁手的,写起字来才能事半功倍!这支你看怎么样?笔毫柔韧,蓄墨也好!”
说着,就把那支笔塞到了徐飞手里。
徐飞赶紧双手接过,做出受宠若惊的样子,连连点头:“谢谢大伯!大伯对侄儿太好了!”
果然,接下来徐有德又让伙计拿了上好的徽墨,一方一方地看,还亲自捻了捻,闻了闻墨香,一副行家的模样。
又挑了几刀雪白的宣纸,厚薄均匀,纸质细腻。最后,又选了几个漂亮的瓷砚台。
他一边挑,一边不忘跟徐飞和徐文彦说些“这些东西都是最好的,你们要好好用功”、“大伯花钱不怕,就怕你们不用心”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