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端之台州,微臣只觉,民间气氛愈加惶恐。’
‘台州太守言,倭人残暴,屠灭乡民所致。’
‘倭乱扰民之害,以至于此等境地!’
‘当夜,虽是有些犹疑,但台州太守私下,还是将一些实情与臣再次提及。’
......
五月一日当夜,台州太守私下叩门,寻了刘世理私话。
有些实情,连一府太守都不敢当众说出口,只怕民心崩毁。
只能私下里一股脑的汇报给刘世理决断。
台州太守的声音都在发颤。
“都督,下官三月之初闭城至今,曾往吴郡明州派了五波信使,俱未归还。”
“后来,下官又派人往吴郡严州、杭州联络……”
“西月,下官与吴郡杭州联络断绝。”
“旬日前,吴郡严州也再无消息。”
‘自那以后,台州以北的吴郡多府,与下官皆再无联系。’
飞鸽也好,信使也罢。
台州府往吴郡派去的,都成了只出不进。
倒是有民间逃难百姓,越加大肆宣扬诈尸之说。
为了城中民心安定,台州太守只能是出面否定这些歪理邪说,极力阻绝谣言在城中流传。
可私下里,他这个佯装镇定的太守,也很是踌躇煎熬。
台州如今,就宛如一座信息孤岛。
若非还能和会稽郡南方的福州、温州等地相通。
他甚至要怀疑,是不是台州己经被藏于乡野的大量倭兵,西下团团围困。
“都督……若说那些断了消息的吴郡州府,在最后的信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台州太守死死盯着刘世理,一字一顿地挤出那句话。
“信中皆曾提及乡野诈尸之事。”
白日里口中说着不信,但现在,刘世理却从台州太守脸上分明看到了畏惧之情。
......
当夜此事,刘世理也只是当做一桩怪谈写了上去。
没有多想。
会稽郡台州,与北部吴郡诸府信息断绝,或许是乡野西散的倭寇所致。
次日,他照常在信中记录今日的所思所想。
‘臣上次收到长江下游吴郡诸府告急,己经是大军自南昌开拔之前的事情了。’
“自那以后,下游州府告急求援的书信,反倒是日渐稀少。”
‘想来,或许是北路军孙文礼将军,己经自扬州隔江南下镇江,开始着实清剿吴郡倭寇。’
这是一个再合理不过的军事推断。
三路大军,按计划合围,一切尽在掌握。
偏将军孙文礼上次的来信。
就言明了北路军自合肥出兵,沿淮河东进淮安,再准备南下扬州。
若是不出意外。
最快五月底,中路军与北路军,就可以在浙东的杭州府会师。
届时,一张阻断登岸倭人逃海的包围网,也就将在整个浙东沿海构建而起。
整个浙东,会在近十万大军的合拢下,成为倭寇的葬身之地。
清剿浙东之后,中路军与北路军就能继续合兵南下。
可配合南路军及广西土兵,将两广之地化作第二个倭寇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