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然吾满心满眼,尽是故乡明月,尽是与你携手漫步苏堤的旧忆。待衣锦还乡,定当与你共赏西湖烟柳,同赴余生清欢。
纸短情长,望珍重身体,勿念勿忧。
待归人 江屿 顿首
于汴京报喜之日”
与此同时,东京汴梁城内,放榜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大街小巷。酒楼、茶馆、市集,处处都在讨论着这一年的省试。
醉仙楼的一间雅间内,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相对而坐,桌上摆着几碟精致的酒菜。
两人同样榜上有名,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可他们并未大肆庆祝,只是小酌几杯,神态间却也放松了许多。
苏轼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忽然问道:“子由,你可听说过江屿这个名字?”
苏辙摇了摇头:“从未听闻,各大书院也没听过有这等人物。”
苏轼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感慨道:“这天下之大,果然藏龙卧虎。本以为以你我之才,在此次省试中定能名列前茅,没想到竟冒出这么多能人。”
六日后,钱塘的赵氏茶坊。
一辆马车疾驰而来,在茶坊门口停下。车夫大力小心翼翼地护着怀中的书信,那紧张的模样,仿佛怀里揣着的是稀世珍宝。他扯着粗犷的嗓子喊道:“大娘子!大娘子!少爷从东京发来书信了!”
正在招呼客人的赵盼儿闻言,手中的茶盏险些落地。她快步走出门,接过书信,她迫不及待地打开,逐字逐句地读了起来。
孙三娘也从后厨跑了出来,脸上还沾着面粉,着急问道:“江郎君信中怎么说?是不是中了?”
赵盼儿抬起头,眼角泛着喜悦的泪花,声音都在颤抖:“中了,江郎中了,而且还中了省元!他说等衣锦还乡之时,便要与我......”
“哎呀!我的老天爷!中省元了!这可是文曲星下凡啊!盼儿,你可算是苦尽甘来,江郎君这般重情重义,以后的日子可有福享了!”孙三娘激动地拉着赵盼儿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大力在一旁傻呵呵的笑着,从离府的时候,福伯就己经告诉他少爷得了榜首,大力不知道其中的曲折,只是一心为自己少爷高兴。
赵盼儿这时才想起大力,说道:“大力,快进去喝杯茶,吃点糕点吧。”
“是,大娘子。”大力这一口一个大娘子,把赵盼儿的鱼尾纹都叫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