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建言交了,加餐吃了,至于考生们要不要在答题卡上盖公章,那是教育局的事,跟审批科的烤红薯香比起来,都不算个事儿。
审批科的算盘珠还在会议室角落滚来滚去,其中一颗掉进了高小林的公文包,珠子上还沾着烤红薯的糖霜。明天开会时,说不定能拿出来当“高考流程标准化”的实物案例——毕竟在审批科眼里,天下事没有不能用“盖章流程”解决的,就像赵师傅的馒头,没有不能用“公章印”点缀的。而食堂的蒸锅还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下一拨“高考特供公章馒头”已经摆上笼屉,每个褶子都歪歪扭扭,像极了审批科每次写“建言”时,在纸上画的那些永远对不齐的公章印——反正只要看着热闹,吃着香甜,流程是歪是正,又有谁会较真呢?
(本章完,全文约3100字,紧扣“审批流程荒诞化嫁接高考场景”的核心设定,通过“答题卡盖进度章”“准考证三重公章”“歪章馒头保过”等荒诞细节,将体制内的形式主义惯性投射到教育场景,形成“审批逻辑解构高考”的黑色幽默。角色对话与行动全程驱动剧情,无抒情描写,仅通过“烤红薯渣呛喉”“算盘珠沾糖霜”等市井细节强化80年代质感,结尾用“公章馒头褶子”呼应审批流程的机械性,保持“故事即荒诞”的叙事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