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粮仓,右肩补丁对应川西梯田,袖口补丁...得,"张团长赶紧打断," 下次咱新戏就叫《补丁长征》,武生翻跟头时喊 ' 节约粮食 ',比变脸还提神!"
实习生王小五抱着戏服回来,棉鞋在地面拖出两道水痕,活像戏台上的云纹:"高科长," 他指着戏袍上歪歪扭扭的补丁,"张团长说补丁都是用旧粮袋改的,您看这针脚,比陈股长的审批签名还工整!" 高小林凑近一看,补丁上隐约印着 "1962 年小麦配额" 的字样:"好!" 他在审批表上画了个比脸谱还圆的圈,"再附张《补丁位置与粮食产区对应图》,左胸补丁代表 ' 粮食在心 ',右肩补丁代表 ' 扛起粮担 ',袖口补丁...代表 ' 撸起袖子加油吃 '!" 老马突然插话,搪瓷缸里的老鹰茶笑出了圈。\小`说^宅_ !吾~错′内.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陈永年却盯着戏服上的脸谱图案,放大镜几乎贴到油彩上:"这红脸用的什么颜料?" 他掏出比剧本还厚的《舞台颜料审批规范》,"朱砂属 ' 稀缺资源 ',得用大米兑换,红苕粉...报告陈股长!"张团长赶紧立正," 咱用的是赵师傅的辣椒面调的色,"他指着脸谱的额头,红得比审批机的印泥还正," 辣得武生翻跟头都带火星子!"陈永年这才点头,镜片上的反光在补丁上跳成 disco:" 辣椒面也算粮食深加工,勉强通过。"
审批机在墙角发出 "咔嗒咔嗒" 的呻吟,齿轮链卡着《戏服纽扣审批表》动弹不得,纽扣孔里还卡着片金粉。赵师傅骂骂咧咧地扛着擀面杖进来,蓝布围裙兜着刚炸的麻辣花生:"龟儿子机器," 他对着齿轮缝就是一擀面杖,金粉扑簌簌掉下来,"比戏台上的武生还会翻跟头," 突然看见张团长的变脸谱,"要不您给机器变个脸?变个 ' 审批顺利 ' 的白脸,说不定就听话了!" 张团长苦笑着摇头:"赵师傅,这机器怕是比《白蛇传》的法海还难缠。"
黄昏时分,张团长的粮本终于批下来了,红章盖在 "文化粮食专项" 栏,边缘还沾着赵师傅的辣椒面,活像脸谱上的油彩。高小林望着张团长离去的背影,水袖在春雨里甩出个漂亮的圆弧,像极了审批表上的红圈。老马翻着 1975 年的《剧团粮食审批旧案》,突然笑出了眼泪:"高科长,您看当年审批《白蛇传》,非要算白娘子现原形时的体长与粮食消耗,现在咱们更讲究,连戏服补丁都要分产区!" 高小林看着窗外的梧桐树,新叶在春雨里舒展,像张团长没被剪短的水袖:"这算什么," 他敲了敲张团长留下的脸谱,"下次得给每个脸谱画个 ' 粮食脸谱图 ',让陈股长的放大镜有处可寻 —— 红脸代表小麦,白脸代表大米,黑脸...代表烤火煤!"王小五突然插话,正往审批机齿轮上贴张团长送的脸谱贴纸," 这样机器一转,就是一出《审批变脸》!"
春雨还在下,机关大院的青石板路上,张团长的水袖扫过积水,画出一个个歪扭的红圈,像极了审批表上永远盖不正的公章。高小林摸着公章,突然发现印泥里混着金粉和辣椒面,在灯光下闪着麻辣的光。他心想,或许荒诞的审批从来不是负担,而是这台永远转不停的机器里的润滑油,让每个文件都带着戏台上的锣鼓声,每个公章都沾着川剧的彩粉,在春雨的潮气里,继续上演一出出让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大戏 —— 就像张团长的变脸,红黑脸不停变换,不变的是审批表上永远鲜红的印章,和机关大院里永远热闹的荒诞日常。
当审批机再次卡壳,卡住的是《新戏排演粮食预算表》,剧本里的武生正在台上翻跟头,嘴里念着:"一翻审批关,二翻粮食难,三翻公章红,四翻...停!"高小林笑着合上剧本," 这审批口诀比变脸还难,还是让赵师傅在窝头里掺点辣椒面,让大伙儿边吃边看,保准比《三岔口》还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