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 第99章 腊八的豆粥

第99章 腊八的豆粥

张举着算盘冲进来,算珠上沾着陶罐的米香,搪瓷缸里泡着陈主任送的粥,米粒在缸底沉着,像极了审批机齿轮上的积灰:"高科长," 老张的鼻尖沾着粒糯米,"腊八粥的 ' 数字吉祥加工费 ' 该走哪个科目?" 高小林看着老张胸前的饭票夹,突然想起审批机的 "括号革命":"走 ' 节日数字化专项 '," 他指了指申请上的豆子清单,"每种豆子算一个审批节点,8 种就是 8 个章!" 老张的算盘珠子蹦出三颗,在地上滚成三角形,倒像是给 "八方来财" 做注解,心想,合着喝碗粥得盖八回章,比当年换粮票还麻烦,早知道就该在粥里多放点米,省得豆子太多盖不过来。

!陈永年的放大镜从门缝里伸进来,镜片映着陶罐里的豆子,像极了外星人的探视镜:"小高," 他的跨栏背心在暖气里晃荡,露出洗得发灰的秋衣,"黑豆占比 20% 属 ' 右倾豆种 ',得提到 35%!" 高小林看着陈永年裤脚的补丁,突然笑了:"陈股长," 他指着陶罐里的豆子,"35% 黑豆正好组成五角星,这叫 ' 豆种政治化排列 '," 他压低声音,"您老尝尝,比您办公室的算盘珠子香多了 ——" 话没说完,陈永年的放大镜 "当啷" 掉在地上,吓得王小五赶紧把偷舀粥的搪瓷缸藏到火盆后。

审批机在午后突然 "咣当" 卡壳,齿轮上的红豆泥把《豆子大小统计表》糊成花脸,王小五举着螺丝刀发愁,高小林却拍着陶罐大笑:"好!" 他指着糊满豆汁的文件,"这叫 ' 自然统计印记 ',比算盘还精准," 他转头对陈主任,"回去告诉熬粥的,每锅粥都得让齿轮泡三泡,保证带着 ' 机械豆香 '——" 话没说完,审批机突然发出 "吱呀" 声,齿轮缓缓转动,把陶罐里的粥晃出涟漪,倒像是机器在点头同意。陈主任苦笑着点头,心想,这下王大妈得推着陶罐爬审批机,比登山城步道还累,说不定还得给机器唱首《南泥湾》助助兴。

雪粒子开始敲打窗玻璃,高小林盛了碗粥,滚烫的红豆汤烫得舌尖发麻,却挡不住心里的窝火:副局长非要统计豆子大小,陈永年盯着黑豆占比,审批机还卡着红豆装死。老马晃着报纸过来,头版 "腊八豆粥审批新规范" 的报道下,配着高小林举着齿轮量豆子的照片,他的表情比齿轮还扭曲:"高科长," 老马指着 "数字化节日管理" 的标题,"记者把咱的 ' 齿轮试吃法 ' 写成 ' 机械祭灶 ' 了," 他突然凑近,低声说,"陈先生在走廊听见副局长的要求,脸都绿了,说香港没这么折腾的。" 高小林看着照片里自己扭曲的表情,心想,祭就祭吧,反正这机关大院的荒诞,早就在审批机的齿轮里发了霉,就像这腊八粥的豆子,哪怕煮得稀烂,也躲不过被数个数的命。

暮色漫进科室,王小五偷偷用搪瓷缸舀了半碗粥,趁着高小林看报纸,蹲在火盆旁喝得唏哩呼噜,烤焦的豆子香混着炭灰,在暖气片的热气里飘成歪扭的五角星。高小林突然抬头,看见王小五嘴角的豆渍:"小五," 他晃了晃审批单,"喝外带粥得填《非办公区域饮食审批表》," 他突然笑了,"不过念在你给齿轮喂了豆子,准了 ——" 话没说完,审批机突然 "咣当" 倒地,齿轮滚到王小五脚边,吓得他差点把缸摔了,粥洒在地上,倒像是给机器画了个哀悼圈。

雪越下越大,审批机的齿轮上结了层薄霜,像撒了把碾碎的红豆。高小林盯着陶罐上的 "8 种豆子" 刻痕,突然觉得这数字就像审批科的歪扭公章,永远盖在荒诞的文件上。窗外的 "为人民服务" 标语被雪遮住半边,"服" 字只剩下 "月" 字旁,倒像是给这场荒诞审批的无声嘲笑。而他知道,明天一早,陈主任会带着泡过齿轮的陶罐回来,审批机的齿轮会继续咔嗒作响,把红豆、黑豆、公章味,统统煮进这永不停歇的荒诞日常 —— 直到华侨陈先生坐着轮渡离开山城,再也不提舍粥的事儿,只留下审批科的人对着满桌的豆子清单发呆,齿轮上的红豆泥已经风干,却永远印在了这个腊八节的荒诞里。

暖气管道又发出 "咣当" 巨响,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高小林摸着陶罐上的木纹,突然想起小马从非洲寄来的明信片,上面画着盖满公章的腊八粥,配文 "连尼罗河的豆子都在等审批"。他笑了,心想,或许这世上最荒诞的审批,从来不是豆子种类或大小,而是把所有的热闹,都变成了需要盖章的文件,就像这冬日里的腊八粥,明明该暖身子,却在数九寒天,成了审批科齿轮里的一粒红豆,煮得稀烂却香得不合时宜,荒诞得理直气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