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水浒:三千大雪龙骑踏山河 > 第192章 扩军势在必行

第192章 扩军势在必行

未来可通过进一步开发资源、吸引外来人口或继续征召系统人口等方式,逐步缓解潜在的人力需求问题,确保持续发展。?墈*书¢屋* \免`废·阅·黩¨

士绅资产被清缴完毕后,白瑞明转向土地问题,神情逐渐振奋起来。

新得的地盘和掌控的土地,或许不如预期中那样丰厚,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谁也无法带走。

这是梁山军真正攥在手中的利益。

初步占据三地后,在进行农田改造后,己打造出三千万亩系统农田。

这只是当前成果,未来还有更大的空间等待开发。

尤其是河北一带,具备极高的开垦潜力,只需半年多,就能再开辟两亿亩系统农田。

加上齐鲁地区的七千万亩,半年内梁山军控制下的系统农田总量将达三亿亩。

白瑞明听闻此言,情绪高涨。

三亿亩系统农田,每亩年产量五百斤,且能种植三季作物,这是无比巨大的资源储备。

仅凭这些农田,便足以养活三亿人口,而如今整个天下人口也不过刚过亿。

这意味着,半年后梁山军每年产出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支撑起整个天下的需求。

在这个时代,粮食即是力量,手中有粮则兵源充足。

三亿亩系统农田,每年产出的粮食足够养活三亿人,而领地内目前人口不过三千万左右。

因此,领地每年都会剩余大量粮食。′精?武_晓′税_徃^ ¨埂.欣~醉,快/

这些多余的粮食,足够维持百万大军全年作战所需,甚至更为充裕。

以此推算,梁山军最短半年、最长一年内,都能持续供养百万大军参与战斗。

其潜在的军事实力将变得极其强大。

更令人畏惧的是,这还没有计入攻占新地盘时获取的钱粮和资源。

从此刻起,梁山军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战事频繁却内部无忧,反而越战越强、越战越富。

这正是让萧尘感到振奋之处。

他的宏伟计划太过庞大,需要麾下众多军队不断征战,持续攻城略地。

如果不这样做,眼看着别人占领肥沃富饶的土地,那将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煎熬。

但大规模作战又担心地方经济难以承受。

然而白瑞明的话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使他知道从今以后,梁山军不再畏惧战争,反而更倾向于主动出击。

梁山军根基深厚,具备充分的实力和潜力,能够迅速消化新开拓的地盘,并加以大力开发,最终实现收益。

为何历史上中原王朝再强,也始终未能突破传统的汉地范围?即长江、黄河流域的限制?

关键在于东北、漠北及西域等地,即便能够暂时夺取,却难以长期消化吸收。

短期内或许可行,但时间一久,当国力衰退时,这些地区只会成为消耗国家资源的地方,无法带来实际利益。+h.o/n\g+t-e~o¨w^d?.~c~o^m¢

而无利可图的土地对中原王朝而言便是负担,所以一旦国力下滑,必然逐步收缩势力,撤回核心区域。

这一点在交趾表现得尤为突出。

虽然早在秦汉时期就己控制交趾,特别是北部的红河平原堪称鱼米之乡,但由于交趾频繁叛乱,使这片土地长期成为中原王朝的出血点,最终不得不放弃这块包袱。

毕竟相较辽东、漠南等地的战略价值与威胁程度,交趾显得微不足道。

放弃某些领域并非可惜之事,反而能集中全力应对北方关外的威胁。

这是所有中原王朝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便梁山军也不例外。

对萧尘来说,辽东、漠南、西域乃至交趾等地是否攻取,取决于能否有效治理,而非攻占的难易。

无论是占据漠南的大辽、辽东的大金,还是西域的西夏,都无法阻挡梁山军的扩张。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长期稳定地管理这些地区。

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盈利。

这意味着需要大量投入以获取持久且稳定的回报。

这些地区的开发程度较低,若想从中获利,前期投入势必巨大。

因此,必须确保有充足的资金和物资支持这种投入。

目前,三亿亩农田为萧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即便未来几年需持续进行军事和开发投入,他也能承受。

总有一天,这些地区会带来丰厚回报,一旦如此,便不会再轻易放弃。

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