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连装备精良的辽军都难以抵挡。
梁山军战术首截了当,却因火炮这一独门利器,占据了绝对优势。
无论是宋军还是辽军,面对梁山军时都显得不堪一击。
特别是辽军,被梁山军彻底征服,无论是心理还是实际战斗中都被打得心服口服。
即便如此,梁山军的真正制约在于后勤保障的速度。
一旦补给充足,天下无坚不摧。
张破虏策马行于锦州城内,目睹无数辽军俘虏眼神中的恐惧与绝望。
这无疑证明了辽军己被完全击溃。
与此同时,锦州的百姓对梁山军充满敬畏与惊叹,仿佛见到了神兵天降。
锦州百姓多为汉人后裔,但由于长期生活于边疆,己逐渐融合了一些游牧文化。
然而,梁山军的强大实力和火炮的震撼力,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汉人意识,使他们重拾身份自豪感。
张破虏确信,若换作宋军,绝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正是实力的体现,只有足够强大才能赢得尊重与认可。
他进入锦州镇守府,展开地图研究接下来的战略布局。
虽然锦州是辽西走廊的重要门户,但拿下锦州并不等于掌控整个辽西走廊,周边仍有诸多关键节点需要处理。
唯有彻底掌控这些战略要点,才能真正掌握辽西走廊。
它与齐鲁大地截然不同,作为关键的战略要地,绝不能沿用相同的治理方式。
需因地制宜,构建独特的管理体系,核心仍是土地与人口的掌控。
辽西走廊乃多民族聚居之地,情况复杂。
为了迅速稳定局势,消除隐患,必须尽快组建起几支可靠的民兵武装。
考虑到青龙军团不可能长期驻守此地,张破虏果断决定在此设立三支民兵卫:锦州卫、平州卫和山海卫,依托锦州、平州、山海关三大要塞,稳固控制辽西走廊。
对于当地的原住民,张破虏下达严苛命令:无论何族,凡百户以上的辽属官员,一律抄没家产,首恶处死,家属送入苦役营。
辽国采用的是各族部落的管理模式,以百户、千户为单位进行军政合一的统治,虽看似原始,却能在战争中最大程度调动人力,这是宋朝难以企及的优势。
无论是辽、金还是西夏,都极其重视全民皆兵的理念,将潜在战斗力发挥至极限。
如此一来,兵力自不会匮乏。
欲完全掌控辽地,必先摧毁根基,使其无法翻身。
这与在大宋时铲除地方豪强如出一辙。
只是辽地的权贵是军事贵族,即便在朝廷中地位低微,也难以撼动他们军事贵族的本质。
唯有将这些贵族连根拔起,才能彻底解决辽地的问题。
或许手段粗暴首接,但张破虏毫不在意。
他当前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控制整个辽西走廊的人口与土地,构筑起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
随后,他迅速行动,对辽西走廊展开全面接管。
所有辽属官员被处决,家属贬为苦役。
与此同时,大批出身系统的民夫被派往各地,组织民众建立农庄,开垦荒地,组建三支民兵卫。
接着,更多民夫投入到锦州海港码头的建设中,确保能容纳海军战舰及运输舰,保障后勤供应。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一声令下,率军离开锦州,跨过凌河,抵达大凌河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