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水浒:三千大雪龙骑踏山河 > 第123章 巨大的变革

第123章 巨大的变革

在完成海军建设计划后,萧尘迅速下达指令,要求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任务。

他相信,制定好规划后,具体实施工作应由下属负责,自己只需坐镇领主府,监督成果即可。

随着渔船、货船等项目的逐步落实,萧尘如释重负。

至此,跨海作战、夺取山海关的战略部署己具备所有前期条件。

接下来,只需等待装备换装完毕,形成实际战斗力即可。

按照目前进度估算,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到六个月时间,预计会延至年末。

为了给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确保大家有一个热闹的新年,萧尘决定在此之前发起行动。

于是,他宣布将在宣和二年年底之前,正式派兵渡海,攻占山海关。

即便此举可能引发争议,萧尘并不关心外界反应。

他的目标很简单——制造轰动效应,让所有人记住这一刻。

随后的日子里,萧尘迎来了丰收的时节。

一方面刚刚攻克齐鲁地区,控制了十五个州;另一方面成功突破宋军的围困,局势一片向好。

这片领地内外焕然一新,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每一天,都有大片荒地转化为系统的农田,萧尘每每醒来,都会收到农田增加的信息。

加上十五州之地,分布着五六万座农庄,基础规模庞大。

若每座农庄平均开发两亩田地,就相当于新增十万农田,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农业领域,除了农田外,渔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胶东半岛三面临海,对渔业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

梁山渔业曾是领地的重要支柱,在最艰难时发挥关键作用。

后来因梁山泊渔业资源衰退而衰落。

夺取齐鲁全境、尤其是胶东半岛后,梁山渔业重获新生,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曾经因资源枯竭而低迷的梁山渔业,如今深入大海,仿佛老鼠进了米仓,收获颇丰。

这个时代海洋渔业资源极为丰富,难以估量。

上千条渔船投入其中,却丝毫不显拥挤。

梁山渔业的负责人每天都督促造船厂加快造船,无论大小船只,只要是能下海的,全部接纳。

照此趋势,萧尘认为至少需要数万条渔船下海,梁山渔业才能稍作喘息。

当然,可以预见未来梁山的主要商品中,鱼类将占据重要地位。

而为了提高利润,鱼类需要晾晒处理。

然而,咸鱼的收益远高于普通干鱼。

咸鱼虽名为卖鱼,实则售卖的是盐。

盐业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排在铁器之前。

赵宋朝廷的财政收入仍有一大部分依赖盐业。

盐铁专营自古以来就是朝廷的专属产业。

若阻断淮河通向汴河,切断东京物资供应,便是对赵宋实施反围剿。

而发展盐业,则无疑是首击要害之举。

这必将使赵宋财政陷入崩溃境地。

盐业发展在领地内毫无障碍。

只需开辟盐田,利用海水晒制即可。

产能完全可控,源源不断。

通过水陆走私与海上运输,便能摧毁赵宋盐业体系。

萧尘坚信,优质且廉价的白盐,定能让赵宋朝廷的盐业遭受重创。

更何况还有咸鱼这条隐秘渠道,明为卖鱼,实则售盐。

这仅是农业层面的成果,每日都在飞跃式进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