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部队屡次无功而返。
无奈之下,赵宋采取断粮策略,并通过制造流民危机消耗梁山的资源储备。
然而,这一计划并未如预期般奏效。
数月后,梁山军主动出击,成功击溃两州厢军,占领郓州与济州。
随后,面对宋朝三十万大军,仅凭两万精锐便重创五万禁军,从而声震天下,获得了“梁山铁军”的威名。
此后,宋廷彻底放弃正面交锋,转而实施全面封锁,严禁一切物资流入梁山控制区域,企图以此困死对手。
前来报告情况的辽国官员,详尽地向辽国君臣描述了梁山崛起过程中的种种作为,引起天庆帝及群臣的深思。
尽管梁山的行为看似大胆,但其快速发展的制造能力和独特的战略眼光令人瞩目,成为北方诸国关注的重点。
即便梁山军吸收了众多流民,也不该拥有如此多的工匠。
当年大辽兴起时,为了实现铁器自给,尝试了各种方法。
铁矿资源丰富,唯独缺的是铁匠。
要大量制造军械,所需的铁匠数量堪称庞大。
这些铁匠从哪里来?
自然是南下抢夺!
梁山军仅靠招揽流民,怎能有这么多铁匠和船匠?
梁山军崛起的关键在于所谓的工业发展,其中疑点重重。
然而,尽管疑点多,也不是无法解释。
梁山军本是水匪出身,占据梁山泊这一南北水运要道,财力充足,想要什么都能轻易得到。
真正令大辽官员震惊的还在后头。
按照常理,赵宋对梁山军的军事封锁和物资禁运毫无破绽,梁山军应该因物资匮乏而灭亡。
然而,梁山军在短短半年内,凭借两州之地,聚集了六十万大军。
经过同僚调查,发现梁山军每攻下一州一府,便将当地士绅洗劫一空,不仅掠夺财物,还彻底摧毁他们的家族势力。
通过这种方式,梁山军获取了海量的钱粮。
这也是梁山军被各地州府仇恨至极,被视为最大威胁的原因。
但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令人畏惧的是,梁山军通过消灭当地士绅,控制了整个州府的土地和人口。
他们大规模屯田,开垦荒地。
粮食、人口、物资尽在掌控之中。
凭借这种恐怖的统治手段,梁山军几乎完全掌控了一个州的所有资源。
真正做到攻下一州,便主宰一州。
因此,赵宋认为梁山军只会劫掠不会治理的说法是错的。
事实上,梁山军的治理能力远远超过赵宋。
“不仅擅长农耕,保障粮食供应,还能大规模开采资源,推动工业发展,实现物资全面自给。
”
“梁山政权内部更有一套独特的人才培育机制,能培养出大量治理和军事人才。
”
“他们自成体系,无明显缺陷。
”
“若硬要说不足,便是领地过于广阔。
但这一问题现己解决,梁山军迅速吞并齐鲁,占据十五州之地。
”
“凭借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卓越的战斗实力,我们可以推测,梁山军的实力或许己超越赵宋。
”
“唯一隐患在于,他们与各地士绅对立,等于与天下为敌。
”
“但这绝非普通的匪寇,而是一股野心勃勃、志向远大的新兴力量,决心开辟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