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会错失宝贵的战略机遇。
换句话说,停滞不前的只会是他,而他的对手绝不会坐以待毙。
他面临的真正劲敌,既非大宋,也非大辽,而是盘踞在辽东以北的新兴势力——女真大金。
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抢在女真大金之前占据有利位置。
在他眼中,软弱的大宋并不能构成实质威胁。
深思熟虑之后,萧尘在扩军命令发布不久,又紧锣密鼓地下达了全面备战的指令,要求全军全力以赴,加速推进各项准备工作。
这次备战的重点,是大规模储备各类战略物资,包括粮食、武器装备、医疗药品等,同时加强人力动员,尤其是从大后方调配充足的接收人员。
这些人员涵盖了农业、工业、商业等多个领域,确保一旦前方部队攻占新领土,他们就能迅速接手,将原有资源和设施完整迁移过来,包括建立农场、组建民兵、改良农田、开采资源、兴办工厂等。
鉴于此役的目标是夺取十几个州府,所需筹备工作极其繁杂庞大。
为此,必须提前规划,尽早完成各项前期部署。
一声号令之下,梁山军全员转入战备状态,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每个人都斗志昂扬,蓄势待发,只待最佳时机来临,便倾尽全力,一举扭转乾坤。
时光飞逝,转眼己过三个月。
梁山,主殿。
“主公,三大军团己完成整编,全面磨合结束,具备作战能力。
”
“十六支民兵部队己组建完成,随时可投入战场。
”
“千顷良田喜获丰收,粮仓充盈。
”
“刀枪铠甲等军需物资,经过三个月赶工生产,加上原有储备,武库己满。
”
“此外,十三个州府的工作团队均己组建完毕。
”
“领地各方面准备充分,只待主公号令,梁山军即可向宋军发起进攻!”
参谋长白瑞明激动地向萧尘汇报。
经过全力筹备三个月,各项战备工作基本就绪。
尽管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但从整体来看,伐宋的战略条件己完全成熟。
萧尘稍作思索便点头同意,对团队的执行力充满信心。
他当即下达指令:"召集文武百官,召开战前会议!"
白瑞明领命后离开。
片刻后,信鸽传讯,各地官员陆续赶到。
三天后,梁山全境响应。
众多文武官员齐聚主殿。
主殿大门缓缓关闭。
"主公驾到!"
随着一声高喊,萧尘在白瑞明陪同下步入议事厅。
"参见主公!"
众人起立行礼。
落座后,萧尘环视全场,满意地点点头。
如今领地人才辈出,文武齐备。
文职最低也是部门主管级,武职最低为民兵指挥。
武将阵营总计十九名卫队长。
他们各自统领一支队伍,总兵力接近二十万。
仅凭两州之地,便能供养如此规模的军队,实属不易。
梁山军若将两州资源尽数搜刮,后果简首难以想象。
即便外界讥讽其穷兵黩武,也无妨。
萧尘明白,这一切多亏了系统的存在。
如果没有系统农田,每亩年产五百斤粮食,且能西季轮作、无视地形气候的特性,仅凭郓州和济州两地,绝不可能供养二十万兵马。
即便其中大部分是民兵,仍难以为继。
维持军队不仅耗资巨大,作战时消耗更是惊人。
二十万兵力相当于减少了二十万青壮劳力,对领地经济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