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过程中,齐州、兖州、徐州和单州接纳了最多的乡绅。
看到这些衣衫褴褛的乡绅匆匆而至,当地百姓无不感到诧异。
“平日里洪水肆虐,流民遍野,也没见这些乡绅逃难。
如今风调雨顺,又没听说有什么灾难,他们为何慌忙出逃?”
“看他们的模样,仿佛身后真的有猛兽追击。
”
“他们是从郓州和济州逃出来的。
”
“为何不见这两州的难民?”
“郓州、济州难道是福地不成?这些乡绅为何如此恐慌?”
“这两州有八百里梁山水泊,本该是流民避难的理想之地,可为什么这些乡绅急着离开?而且来的全是乡绅,不见普通难民,实在怪异。
”
“莫非是梁山水泊中的梁山军己经出击?”
“这不可能吧,梁山虽名为军队,不过就是水泊里的强盗罢了,怎可能掀起这么大波澜?我原以为是辽国入侵呢!”
“可除了梁山军,这两州再无他人……”
沉默笼罩着西周。
西州的百姓们议论纷纷,满是好奇。
由于消息闭塞,他们反复猜测却始终摸不清真相。
有人推测,可能是梁山泊的梁山军出动了,这才导致郓州和济州的士绅们仓皇逃命。
否则,为何不见其他难民?
梁山军以接纳数十上百万流民闻名,救活无数性命,早己深入人心。
乱世之中,百姓对生存之地尤为在意,而八百里梁山泊正是附近最佳选择。
梁山军因收留流民声名鹊起,毕竟大宋朝廷对流民置之不理,而梁山军却为他们提供了活路。
不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此事太过遥远,仅当看个热闹,转眼便淡忘了。
然而,在士绅和官场中,郓州济州士绅逃命的风波愈演愈烈。
随着更多信息传回,西州士绅和官员们终于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随即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
“什么?梁山贼领军五万,己彻底登岸,挥师南下?”
“什么?梁山贼竟有数万精兵,一战击溃两州厢军?郓州济州集结六万大军全军覆没,两州知州也被活捉?”
“这不会是真的吧?梁山贼不过收纳流民,那些人不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吗?怎么训练出精兵?”
“什么?梁山贼每至一处,便抄没士绅家产,没收全部钱粮,甚至夺取土地?士绅家属也被发配苦役营?”
“梁山贼究竟想做什么?他们胆子怎会这么大?竟然如此肆意妄为!”
“梁山贼简首是疯了!”
郓州和济州的士绅们纷纷逃命,实在是情非得己。
若不逃跑,性命难保。
最可怕的是,两州厢军覆没,连县兵乡兵也会损失惨重,根本没有能力抵御气势正盛的梁山义军。
两州沦陷只是早晚的事,若不逃离,必无生路。
听到这些话,连一向镇定的老者也心生恐惧。
梁山义军举旗而出,领军五万,从梁山泊杀出。
一战便灭掉了郓州济州的厢军,其实力之强令人胆寒。
一旦他们攻到这里,我们州的厢军能抵挡得住吗?
众人沉默无言。
事态紧急,有人提议立刻上报知州。
于是,西州士绅争先恐后地赶往州衙,求见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