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压力可言?
特别提到,萧尘为麾下水师,即梁山泊舰队配备的战船,是按每艘十余人编制的。
这意味着,百艘战舰便相当于近两千名水师战士。
且不论其他,单说这梁山泊水面,便己是专业水军的天下。
大宋的水军主要驻扎于长江与黄河沿线。
长江上的水军肩负护卫扬州、江宁等江南重地的责任,黄河水军则需守护东京开封。
这些水军绝非轻易可用,而各地的小型水军更是难以提及,算不上专业的作战力量。
虽然大宋也有擅长海战的水军,实力不容小觑,但那些海船又怎能到达梁山泊呢?根本不可能!
因此,大宋真正能调动的水军资源,仅限于一些地方性的部队,他们负责巡查河道、缉拿盗匪。
这类军队与厢军类似,算不上正规作战力量,战力低得令人叹息。
萧尘正是清楚这一点,才敢在梁山如此放纵行事。
置身于这八百里水域之中,他宛如立于不败之地。
数日后,萧尘收到灰衣卫的消息,果然如他所料,郓州和济州并未派遣大军试图穿越梁山泊攻打梁山,而是选择全面封锁。
然而,这次封锁并不彻底。
他们只禁止南山北下的船只运送粮食入泊,其他物资却无法也不敢封锁。
究其原因,一是梁山泊是重要的南北水运枢纽,两州官员不敢贸然阻断交通;二是这些官员畏惧船队背后之人,不愿招惹麻烦。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封锁行动最终沦为一场笑话——两州出动五六万兵力,只为禁止一粒米进入梁山泊。
萧尘迅速接到新的情报,郓州的厢军和乡兵在执行封锁任务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种令人费解的行动。
他们驱使北面的流民进入梁山泊区域,并因流民行进速度缓慢,特意制作木排指引方向,促使更多流民涌入梁山内部。
这种做法背后隐藏着险恶用心:一方面阻止外界物资流入梁山泊,另一方面则加速消耗梁山军的粮食储备。
其目的明确,即迫使梁山军因饥饿不得不离开据点寻求补给,在这一过程中,宋军可伺机而动,一举歼灭上岸的梁山武装力量。
这无疑是一种精心策划的策略,意在通过流民消耗梁山军的资源,令其自行崩溃。
至于数十万流民的生死,显然不在这些决策者考虑范围之内,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被忽视。
萧尘听闻此事后,不由感叹,这样一个完全不把百姓福祉放在心上的朝廷,怎能不走向衰亡?若非如此,天理何存?
他站在议事厅外的山顶,俯瞰山脚下的景象。
那些被引入梁山泊的流民虽需辛苦劳作,却不再为温饱发愁,总算过上了基本安稳的生活。
尽管劳动繁重,至少衣食有所保障,每个人脸上都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起初,萧尘一心专注于吸纳人口以促进领地发展,但此刻,他开始对这些流民的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
萧尘认为自己赢得了民心。
在他的领地里,那些无路可走的人全心全意跟随他。
萧尘并不觉得自己是善良或同情别人的类型,他只是专注于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
然而,经过与赵宋官员的对比后,他意识到自己相比赵宋的官员,简首就是个圣人,一个拯救无数生命的圣人。
若非他,梁山泊内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想要生存的人,还有那些数百万的流民,恐怕早己陷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