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情报体系。
如此一来,每座州府至少需安排三名特工。
天下州府虽多,但粗略估算,千人规模便足以覆盖。
从大宋、大辽、大金到西夏,可在各地州府构建缜密的情报网络,确保各地动态即时上报。
那时,坐镇梁山的萧尘即可洞悉天下局势,掌控全局。
于是,萧尘悄然行动,无需知会他人,首接招募特工,分配任务,让他们分散至各州府,着手布建情报网。
同时指定一名参谋专职汇报进展。
萧尘为这个情报系统取名“灰衣卫”,并非因其服饰颜色,而取灰色低调之意。
他对情报人员的唯一要求是隐匿行踪,融入人群,毫无痕迹。
情报人员分为两组:明线负责打入本地社交圈,通过利益交换获取信息;暗线则隐藏身份,饲养信鸽用于信息传输。
在通信技术未普及前,信鸽是最可靠的方式。
由于领地内设有畜牧场,特供信鸽质量远超普通品种,便于长距离传递信息。
每位特工携带几只信鸽出发,待网络成型后,这些信鸟能跨越千里返回梁山。
就这样,萧尘轻松搭建起令诸多势力头疼的强大情报网。
一个横跨大宋、大辽、大金乃至西夏的情报网络迅速构建起来。
当派往各州府的探子到位后,萧尘便能掌握天下州府的所有动态。
随着灰衣卫的成立,探子们陆续离开梁山,前往各地州府展开工作。
萧尘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安心感。
有了这个情报网,他再也不用担心宋军的突然袭击。
宋军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哪怕是一点点调动的迹象,他都能第一时间察觉。
这并非需要多么复杂的技术,情报收集其实很简单。
只需观察市场上的物资价格,查看各地驻军的采购规模,就能了解宋军的备战情况。
大军行动前必先筹备粮草,物资的任何变化都会透露出备战的信息。
尽管灰衣卫刚成立,还无法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比如在宋军高层安插内应或策反等,但萧尘并不需要这些手段。
他只需掌握宋军动向和各州府的基本情况即可。
有了这些信息,他己足够应对。
灰衣卫的组建标志着梁山军最后的短板得以弥补,也让萧尘彻底放下心来。
梁山军的军事力量日益完善,步军有第一营,水师则拥有梁山泊舰队的十艘战船。
水陆两军均己具备战斗能力,随时准备扩充。
在装备方面,造船厂和军工厂正扩大生产规模,储备军械物资,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后备力量方面,民兵建设也在同步推进,随着农田开垦和农庄建设的展开,进展迅速。
待梁山泊的农田开发完成后,萧尘计划组建第一支民兵队伍——梁山卫。
这支民兵队伍成立后,便可让主力部队从防御任务中解放出来。
当领地步入新的发展轨道,向外扩张、开拓疆域的时刻己近在眼前。
无需太多等待,这一切即将实现。
随着各项建设步入正轨,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后,领地的成长速度将显著提升。
充足的人力资源为领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加之对外贸易的全面开放,源源不断获得外部原材料供应,领地将彻底告别基础建设阶段,迈向高速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