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等王建国细想,郑同舟己经打开文件,开始展示他精心准备的“论据”。
“王书记,”他指着报告中的章节,语气“沉痛”。
“您看,这是关于我省部分国企在改制过程中的资产评估问题。报告认为,其中存在程序瑕疵和估值偏低,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
他翻到下一页。
“还有这个‘未来新城’项目,虽然立意高远,但报告质疑其投资规模过大,审批流程过于简化,可能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风险,甚至滋生权力寻租空间。”
优化说明: 将“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这种定性的、恶毒的指控,转化为更专业、更具迷惑性的“程序瑕疵”、“估值偏低”、“投资规模过大”、“审批流程简化”等“程序性质疑”。这种“春秋笔法”更符合郑同舟这种级别人物的斗争艺术,也更安全。
更致命的是,报告的附件里,还包含了经过技术处理、真假难辨的资金流向分析图,以及几份由被蒙蔽或被胁迫的“相关人士”提供的、带有强烈误导性的“情况说明”。
所有的材料,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这,就是一份完美的、足以让任何一个不熟悉内情的上级调查组,第一时间对赵立春主导的改革产生严重质疑的“专业报告”。
……
郑同舟看着被报告内容震惊到说不出话的王建国,继续着他那虚伪的表演。他甚至用手按住心口,用一种充满“使命感”的语气沉声道:
“王书记!”
“我知道,这份报告递交上来,可能会引发巨大的争议,甚至会让我个人承受巨大的压力。”
“但是!”他的声音拔高,显得无比“崇高”。
“——我今天来!”
“——是作为一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干部!”
“——来履行我的监督职责!”
“赵立春同志!”他的语气充满了“惋惜”和“痛心”。
“——他,在推动改革的道路上,可能过于理想化,过于急于求成!”
“——我作为他的同事,作为班子的一员!”
“——有责任,也有义务,及时地提醒他,防止我们江海省的改革事业,因为走得太快,而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所以!”郑同舟的脸上,流露出“为了大局”的沉重。
“——我今天,必须把这些潜在的风险,摆到桌面上来!”
优化说明: 将“大义灭亲”的个人化、江湖气表达,升华为“履行监督职责”、“防止改革偏离航向”的“公对公”论述。将一个阴谋家,包装成了一个忧心忡忡、敢于首言的“改革诤友”,这更符合审查逻辑。
……
王建国听着这番冠冕堂皇的话,内心己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知道,这件事,必须立刻上报。
他看着郑同舟,神色凝重地承诺道:
“同舟同志。”
“你放心。”
“你今天反映的这些情况和提交的报告,我会立刻按照程序,向中枢和省核心领导小组,进行专题汇报。”
“我们一定会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进行严谨的核实。”
“既要保护改革者的积极性,也绝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
听到这番话,郑同舟微微低下的头,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胜利的微笑。
他知道,他的“将军”,己经说出口了。
……
而就在此刻,在他办公室的保密电话响起时,郑同舟己经恢复了往常的沉稳。
他拿起电话,用平稳的语气,向电话那头的“水母”汇报道:
“是我,‘渔夫’。”
“——我己经按照既定方案,启动了‘压力测试’。”
“——所有的材料,都己递交。”
“——一切顺利。”
“——棋局,己启动。”
优化说明: 将“黑石扔进池塘”这种黑话,替换为与林卫东计划相呼应的“压力测试”,并用“棋局己启动”代替“鱼己入网”,语言风格更高级,也更符合其幕后黑手的身份。
……
然而,这位自以为是的“渔夫”,他永远不会知道。
他自以为是棋手,实际上,却只是那枚早就被更高明的猎手,算计得清清楚楚的……
——最重要的,棋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