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他娘的春秋大梦!"李云龙冷笑,"老子偏要在地下过个热闹年!"他转向老吴,"能仿制这种燃烧弹吗?"
"难。"老吴摇头,"缺关键材料。不过..."他眼睛一亮,"咱们可以做个'土'的,虽然射程近,但吓唬鬼子够用了!"
作战方案很快敲定:由县大队和民兵在各村挖设防火带;独立团则主动出击,专打日军的燃料仓库和火焰喷射器部队;兵工厂加紧研制防火装备和土制燃烧弹。\第,一¢墈.书,旺¢ \耕¢新-嶵/全*
三天后的深夜,李云龙亲自带队突袭了日军的燃料中转站。魏大勇的突击队先用浸湿的弓箭射杀哨兵,接着爆破组炸开围墙。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专挑油桶堆放处扔手榴弹,引爆了连环大火!
"撤!快撤!"李云龙见目的达到,立即下令撤退。身后,日军的燃料库炸成一团巨大火球,照亮了半边天空。据点守军乱作一团,有的鬼子浑身着火,惨叫着跳进蓄水池。
回营路上,战士们兴高采烈。张大彪扛着缴获的火焰喷射器显摆:"团长,这玩意儿带劲儿,烧鬼子炮楼正好!"
"别高兴太早。"李云龙给他泼冷水,"鬼子吃了亏,肯定要报复。"
果然,第二天中午,侦察兵报告日军出动了六架轰炸机,在根据地上空盘旋。奇怪的是,它们没投弹,只是撒下大量传单。
传单上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着:"告八路军将士:皇军己掌握尔等藏身之处,限三日内投降,否则玉石俱焚!"背面还印着赵家沟燃烧的照片。
"心理战?"赵刚皱眉。
"不,是侦察。"李云龙脸色阴沉,"鬼子在找我们的新地道位置。"他立即下令,"通知各村,严禁任何人捡传单,所有地道口加倍隐蔽!"
这招果然奏效。日军飞机连续盘旋三天,却没发动攻击——他们没找到有价值的目标。但李云龙清楚,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雪停了。李云龙正在团部研究地图,突然传来急促的防空号声!紧接着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和尖锐的俯冲声。
"隐蔽!"李云龙一个箭步冲出窑洞。只见十二架日军轰炸机分成三组,正向根据地核心区域俯冲!它们投下的不是普通炸弹,而是拖着降落伞的奇怪罐子。
罐子在离地百米处突然爆开,洒下漫天火雨!那些火焰呈蓝白色,落到哪里烧到哪里,连溪水都沸腾起来!
"空爆燃烧弹!全团进入地下工事!"李云龙声嘶力竭地吼着。战士们迅速钻入加固过的地道,最后进去的李云龙刚盖上伪装板,就听见头顶"轰"的一声,整个地面都在颤抖!
地道里闷热难当,温度急剧升高。湿毛巾捂在口鼻上,不一会儿就干了。孩子们吓得首哭,又被大人捂住嘴。李云龙借着微弱的油灯查看怀表——轰炸己经持续了二十分钟,鬼子这是要把整座山烧穿啊!
突然,通风口传来刺鼻的烟味。"堵住通风口!"李云龙命令道。战士们用湿棉被死死堵住管道,可高温很快把棉被烤干,烟雾又开始渗入。
"这样不行!"魏大勇扯下自己的棉衣浸水,"得有人出去引开火势!"
"胡闹!外面是火海!"李云龙一把拽住他。
就在这时,头顶传来"哗啦"一声——是蓄水池被炸开了!清凉的水顺着缝隙流进地道,暂时缓解了高温。原来是老村长带着几个青壮年冒险挖开了灌溉渠,引水灭火。
轰炸持续了一个小时才停止。当李云龙钻出地道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刀绞——整个根据地己成焦土,树木烧成黑炭,连石头都炸裂了。村口的百年老槐树还在燃烧,像支巨大的火炬。
"统计伤亡!抢救物资!"李云龙声音沙哑。战士们分头行动,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
赵刚满脸烟灰地跑来:"老李,伤亡不大,但...所有地面建筑全毁了,藏的粮食也..."
"报告团长!"通讯兵跌跌撞撞跑来,"丁团长来电,他们那边也遭了轰炸,还发现日军地面部队正在集结,估计要趁火打劫!"
李云龙眼中燃起怒火:"好啊,来得正好!"他转向众干部,"传我命令:一营抢救乡亲;二营在焦土上设伏;三营和县大队绕到鬼子后方,断他们退路!"
"在焦土上设伏?"张大彪不解,"这光秃秃的..."
"就是要让鬼子以为咱们被烧光了!"李云龙冷笑,"去,把那些烧焦的木头搭成假人,再撒些破枪烂衣,做得像全军覆没的样子!"
部队迅速行动起来。最绝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