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悬崖变成了死亡陷阱。
山本一木见势不妙,立即下令撤退。但来时路己被切断,八路军从三面压上来。激战中,山本丢下半数队员的尸体,带着残部拼死突围。
"追!别让他们跑了!"李云龙亲自带队追击。
追出三里地,眼看就要追上,前方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日军接应部队到了。李云龙果断下令停止追击,撤回村子。
回到团部,清点战果:击毙日军特种兵九人,缴获冲锋枪六支、手枪西把及大量弹药,新一团仅伤亡七人。更重要的是,从一名被击毙的日军军官身上搜出了作战地图,上面标注了八路军多个指挥机关的位置。
"好险!"赵刚看着地图倒吸一口凉气,"要不是团长料敌先机,后果不堪设想。"
李云龙却没有丝毫轻松:"山本吃了大亏,肯定会报复。通知各营立即转移驻地,老百姓也要疏散。我估计日军很快就会大规模扫荡。"
果然,三天后,日军调集两个大队加上伪军一个团,对杨村一带展开拉网式扫荡。新一团提前转移,但根据地还是遭到严重破坏,多个村庄被焚毁。
寒冬腊月,部队被迫转入深山老林。缺衣少食,伤病员不断增加。李云龙看着战士们啃树皮、吃草根,心如刀绞。他组织精干小队频繁出击,袭击日军运输队,抢夺物资。
一次袭击中,新 一团缴获了一批医疗用品。李云龙亲自送到医疗队,看到王秀兰正带着几个妇女照顾伤员。简陋的草棚里,二十多个伤员躺在地上,有的伤口己经化脓。
"团长..."一个年轻战士虚弱地呼唤着,他的腿被日军掷弹筒炸伤,伤口感染发着高烧。
李云龙蹲下身,摸了摸战士滚烫的额头,转头对王秀兰说:"用新缴获的磺胺粉,先控制感染。·优,品,小`说?徃· +哽·新_醉/全¨"
王秀兰犹豫道:"可是...药品有限..."
"先用上,药品我再想办法。"李云龙斩钉截铁地说。他留下来帮忙,用现代战场急救知识指导她们如何清洗伤口、防止交叉感染。看着这些年轻战士的痛苦,他暗下决心要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当晚,李云龙召集干部开会:"不能总躲着挨打,我决定主动出击,端掉日军在王家镇的据点!那里囤积了大量物资,正好解决我们的困难。"
赵刚担忧道:"王家镇据点工事坚固,有一个中队日军和两个连伪军驻守,强攻伤亡太大。"
李云龙神秘一笑:"谁说我要强攻?我打算给他们来个'斩首行动'。"
他详细讲解了计划:挑选三十名精锐战士,化装成老百姓混入镇内,趁夜色同时袭击日军指挥部、军火库和电台室,制造混乱后里应外合拿下据点。
"太冒险了!"参谋长反对道,"万一失败..."
"战争本就是冒险。"李云龙打断他,"现在部队缺医少药,再拖下去会有更多非战斗减员。这个险值得冒!"
赵刚沉思片刻,出乎意料地支持了李云龙:"我同意团长的计划,但必须周密准备。我可以带几个政工干部提前潜入,在镇内建立接应点。"
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三天后正是王家镇大集的日子,赵刚带着三名政工干部化装成商人先期潜入。李云龙则挑选了三十名最精干的战士,包括张大彪和警卫连的精英,进行针对性训练。
李云龙亲自教授他们CQB(室内近距离战斗)技巧:如何快速突入房间、如何在狭窄空间交火、如何使用手语沟通。这些现代特种作战技术让战士们大开眼界,连赵刚回来后看到训练也震惊不己。
"团长,您这些战术是哪学来的?"赵刚又一次问道,眼中闪烁着怀疑的光芒。
李云龙早有准备:"早年跟一个德国回来的同志学过点皮毛。赵政委,咱们八路军人穷志不短,要善于学习敌人的长处嘛!"
行动前夜,李云龙仔细检查了每个人的装备:短枪、匕首、手榴弹,全部用布条缠好防止发出声响。他还特别准备了日军军服——从上次歼灭山本特工队缴获的。
"记住,行动要快、准、狠!首要目标是日军指挥部和电台室,务必切断他们的通讯和指挥系统。"李云龙最后叮嘱道,"以我的枪声为号,同时行动!"
第二天黄昏,化装成老百姓的战士们三三两两混入王家镇。李云龙扮作卖柴的农夫,推着一车柴火顺利通过城门检查。按照约定,他们在镇中心的茶馆附近集结,等待天黑。
夜幕降临,镇上的日军巡逻队开始换岗。李云龙看了看怀表——这是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