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谈判与对峙
随着克罗地亚投降派与德军谈判的正式开启,萨格勒布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氛围变得愈发微妙而压抑。^b-i!x′i+a.6*6!6-.¨c,o+m!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紧张到近乎凝固的气息,每一个市民都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谈判结果,因为这将决定他们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命运。
投降派的代表们怀着五味杂陈且忐忑不安的心情,缓缓走进德军设在城郊的谈判营帐。这座营帐在一片荒芜的空地上显得格外突兀,西周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德军士兵,他们冷峻的面容和严整的军容,更增添了几分压迫感。投降派代表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句话、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在克罗地亚的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营帐内,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德军谈判代表们身着笔挺的军装,每一个褶皱都仿佛透着胜利者的骄傲与威严。他们整齐地坐在营帐一侧,眼神冷漠而审视地看着走进来的克罗地亚代表。克罗地亚代表们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克罗地亚首席代表,一位头发斑白、面容憔悴但眼神依然坚毅的老者,清了清嗓子,开始陈述他们的投降条件。他的声音虽然略显沙哑,但却充满了坚定:“尊敬的德军代表们,我们希望德军能够切实保证克罗地亚平民的生命安全,他们是这场战争的无辜受害者,不应再承受更多的苦难。同时,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必须得到保障,食物、水源和住所,这些是他们生存的根本。_a-i/l+e·x^i?a*o~s_h`u_o~.\c¢o?m′我们还恳请德军立即停止对城市的进一步破坏,萨格勒布己经满目疮痍,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此外,我们希望克罗地亚能够在德国的框架下,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这样我们才能维持国内的秩序与稳定,让百姓们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德军代表们听后,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变化,只是相互交换了一下意味深长的眼神。随后,为首的德军上校缓缓站起身来,他身材高大,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了一遍克罗地亚代表,这才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仿佛来自寒冬的风:“关于保障平民安全这一点,我们德军向来以纪律严明著称,会在合理范围内考虑。但对于自治权的要求,这并非你们单方面可以决定的。克罗地亚在战争中与德国为敌,如今战败,理应接受德国的整体战略安排。不过,德国也愿意展现出一定的‘仁慈’,前提是克罗地亚能够积极配合德军后续的行动,为德国的利益服务。”
谈判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双方在诸多关键问题上陷入了僵持。克罗地亚代表们据理力争,坚决要求德军尽快停止军事行动,他们深知,每多一秒的战火,就可能有更多无辜的生命消逝,更多的家园被摧毁。其中一位年轻的代表情绪激动地说道:“你们看看萨格勒布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孩子们在废墟中哭泣,老人们在绝望中挣扎。战争己经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伤痛,难道还不够吗?你们必须立即停止军事行动,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而德军则有着自己的考量。^2\8!墈+书?枉¨ .已`发?布^最/辛!蟑!結^他们认为,在未完全掌控局势之前,不能轻易放松军事部署。尤其是伊万带领的抵抗力量,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背后发动袭击,对德军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德军谈判代表冷冷地回应道:“我们理解你们的心情,但军事行动的停止必须建立在局势完全可控的基础上。伊万的部队在边境山区蠢蠢欲动,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如果因为我们的疏忽,导致更多的流血冲突,这责任谁来承担?”
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一时间,谈判陷入了僵局。营帐内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只要有一丝火星,就会引发一场激烈的争吵。
此时,在遥远的边境山区,伊万正带领着他的部队争分夺秒地加紧进行军事部署。这片山区地势复杂,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是绝佳的天然屏障。伊万深知,他们选择了这条艰难的抗争之路,就意味着要与强大的德军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必须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地形。
士兵们日夜不停地劳作着,他们的身影在山林间穿梭。有的在陡峭的山坡上挖掘战壕,坚硬的岩石和泥土考验着他们的体力和毅力;有的则在各个要道设置路障,将粗大的树木砍倒,横亘在道路上,并在周围布置了许多尖锐的木刺和陷阱;还有的在隐蔽的地方搭建隐蔽的据点,用树枝和树叶精心伪装,使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伊万召集了所有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