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1939年,我穿到小胡子副手 > 第四章:贸易新局

第四章:贸易新局

在成功平息国内极端势力掀起的惊涛骇浪后,德国的大地虽暂归平静,可经济重建的重任,却如同一座巍峨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整个国家的肩头。¨0?0\小·说+蛧? ′无·错?内¢容_我深知,德国若想在满目疮痍中实现浴火重生,单靠国内有限的资源与市场,不过是杯水车薪,无异于痴人说梦。唯有大刀阔斧地拓展对外贸易,与各国构建起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桥梁,方能为德国这艘在经济风暴中摇摇欲坠的巨轮,寻得一片风平浪静的港湾,驶向复兴的彼岸。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我将目光毅然投向了幅员辽阔、资源丰饶的苏联,下定决心命令外贸部全力以赴,与苏联展开深入谈判,力促以德国工业品换取苏联农产品、矿产资源以及石油的宏伟贸易计划落地生根。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清晨,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柏林的上空,仿佛预示着德国经济复兴之路的艰难险阻。我紧急召见了外贸部的核心团队,众人齐聚在那间布置简洁却透着凝重肃穆氛围的会议室里。墙壁上,德国地图与世界贸易航线图相互映衬,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德国往昔的辉煌与如今亟待开拓的征程。我神情凝重,目光中却又饱含着殷切期望,缓缓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语重心长地说道:“诸位,德国此刻正站在复兴的十字路口,犹如一名身负重伤却仍怀揣希望的战士,经济的复苏迫在眉睫,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苏联,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宛如一座天然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农产品、矿产资源以及石油储备。而我们德国,凭借着深厚的工业底蕴、精湛的制造工艺以及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独树一帜,犹如璀璨星辰。与苏联开展贸易合作,用我们精雕细琢的工业品,去交换他们得天独厚的资源,这绝非简单的商业往来,而是一场关乎德国未来命运的关键博弈。它不仅能如及时雨般满足我国对资源如饥似渴的迫切需求,更为德国工业产品开辟一片广阔无垠的市场,这是一场双赢的盛宴,你们务必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全力以赴,使命必达。”

外贸部团队成员们神情庄重,纷纷用力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一种对使命的担当,对国家责任的承诺。会后,他们如同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迅速行动起来,紧锣密鼓地组建了一支堪称豪华的专业谈判小组。小组成员涵盖了贸易领域的各路精英:经验丰富、眼光独到的贸易专家,他们对全球贸易格局了如指掌,能精准把握谈判的方向;精通工业产品细节的分析师,熟知德国各类工业品的性能优势与市场定位,确保在谈判中有的放矢;对资源评估造诣颇深的资源评估师,能够准确衡量苏联资源的价值,为贸易谈判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还有精通俄语、深谙苏联文化与外交礼仪的外交人员,他们将成为沟通的桥梁,化解因文化差异可能产生的种种障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谈判小组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们日夜钻研苏联的经济结构,如同解剖学家般细致入微,试图探寻每一个经济脉络;深入研究苏联的市场需求,从工业生产到民众生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反复剖析苏联的贸易政策,寻找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更是对苏联的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地毯式的梳理,从西伯利亚的油田到乌克兰的煤矿,每一处资源的细节都牢记于心。他们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推演,制定了一套又一套详尽的应对方案,力求在谈判中万无一失。

终于,在一个阳光初现的清晨,谈判小组肩负着国家的使命,踏上了前往苏联的征程。火车在广袤的东欧平原上疾驰,车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不断变换,可谈判小组成员们却无暇欣赏。他们围坐在一起,反复商讨谈判策略,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最后的打磨。“如果苏联方面对我们的工业产品质量标准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拿出详实的检测报告和成功案例,证明我们产品的可靠性。”贸易专家神情严肃地说道。“没错,而且在价格谈判上,我们要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的波动以及我们的生产成本,既要保证利润空间,又要让对方觉得有利可图。?墈~书`屋¨小\税!惘` ~罪?芯^章!結,耕+辛?快′”资源评估师补充道。车厢内气氛热烈而紧张,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谈判做着最后的冲刺。

抵达苏联后,谈判小组受到了苏联相关部门的热情接待。随后,在一座庄严宏伟的谈判大厅里,双方展开了第一轮正式谈判。谈判大厅的墙壁上,悬挂着苏联的标志性画作,彰显着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底蕴。德国谈判代表率先起身,他身着笔挺的西装,神情自信而从容,条理清晰地阐述了德国的工业优势:“尊敬的苏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