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节奏如同上了发条,时间被精确切割成复习、模考、查漏补缺的循环。`鸿,特¨小_说/网· ¢无*错/内^容/在这片深海中,新的航标与暗礁也开始显现。
钱三一收到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通知。这意味着一场更高强度、更残酷的“恒星爆发”。他需要暂时脱离常规的“高三舰队”,进入一段封闭的冲刺集训期。临行前夜,他把厚厚一叠自己整理的数学核心考点和易错题集交给林妙妙,封面上画着一个抽象的向日葵,旁边写着:“‘向日葵号’,引力场稳定运行手册。黑洞不足惧,按图索骥即可。待我‘超新星爆发’归来,共赴新星球。”
林妙妙捧着那本沉甸甸的“手册”,感觉像捧着一颗恒星的核心。她用力点头,折了一只小小的、纸做的“金牌”,塞进他笔袋:“钱导游,去把那颗最亮的‘竞赛星’摘回来!‘向日葵号’保证不偏航,等你回来当‘领航员’!”
与此同时,邓小琪也站在了人生重要的“分水岭”前。顶尖舞蹈学院附中的老师来江州进行艺术特长生招生预审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深水炸弹,在她心中激起巨大波澜。这是通往她梦想殿堂最首接的“绿色通道”,但也意味着,她需要在高三这艘本就超载的航船上,额外承担起一场专业性极强的“个人登陆战”——准备高难度的专业考试剧目和文化课加试。
“《穗语》是灵魂之作,但它可能…不够‘炫技’。” 邓小琪在舞蹈教室的镜子前,对着钱砚修,第一次流露出对自身选择的犹疑。预审需要展示扎实的基本功和技巧难度,而《穗语》更注重情感表达和内在力量。“我需要一个更能展示技术能力的作品片段,时间太紧了……”
钱砚修看着她眉宇间的焦虑,没有立刻给出答案。他陪她坐在光洁的木地板上,看着镜中两人并肩的倒影。“还记得北极星吗?” 他轻声问,“它的恒定,不在于光芒是否最耀眼,而在于方向始终如一。《穗语》是你的根,是你区别于他人的‘灵魂印记’。¤微¨?趣|`小<=1说?网3] &首?[£发e3?技术是船帆,可以让船更快,但决定航向和最终能航行多远的,是船锚下的深度。”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用《穗语》的核心段落,融入能展现你技术巅峰的动作组合。让考官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技术精湛的舞者,更是一个有思想深度、有土地力量感的艺术家。这才是真正的‘炫技’——炫的是生命的技,灵魂的技。”
他的话如同定海神针,稳住了邓小琪摇晃的心船。她眼中重新燃起光芒,用力点头:“我明白了!就用《穗语》!把风中最坚韧的那段弧线,做到极致!”
封闭的集训基地如同远离主航道的“科研空间站”,只有密集的课程、高强度的实验和深夜的演算。他偶尔在休息间隙,抬头望向窗外陌生的夜空,会下意识寻找北斗和北极星。手机信号时断时续,与“高三舰队”的联系变得稀薄。
林妙妙践行着承诺。数学“黑洞吞噬计划”进入了攻坚阶段,钱三一的“手册”成了她的圣经。遇到啃不下的硬骨头,她会拍下题目发过去,附上一条充满“林氏宇宙学”的信息:
“妙妙:呼叫钱导游!前方遭遇‘暗物质云团’(这道题),‘向日葵号’探测器显示其引力异常扭曲时空(完全看不懂),请求远程‘引力透镜’分析(求解答)!”
钱三一无论多晚,看到后总会抽时间回复。有时是简洁的解题步骤,有时是核心概念的梳理,偶尔也会回一句:
“三一:暗物质己驱散。注意保持航速,勿被小行星(简单题)迷惑。”
这种跨越空间的“灯塔频闪”,成了林妙妙独自对抗数学黑洞时最温暖的光源。她甚至开始尝试用钱三一的逻辑去给王胜男讲解题目,虽然常常把老妈绕得更晕,但母女俩在“学术碰撞”中的笑声,也成了高三压抑氛围下难得的调剂。
邓小琪则进入了“双线作战”的极限状态。白天是争分夺秒的文化课复习,晚上和周末则全部献给了舞蹈教室。*s^h-a.n,s.h!a+n?y¢q¨.~c!o¨m.她在《穗语》原有的“风之韧”段落里,加入了高难度的连续大跳、急速旋转和富有爆发力的地面动作组合。每一次竭尽全力的跳跃,每一次在旋转中寻找平衡,都像在与无形的风暴搏斗。汗水浸透练功服,脚趾磨出水泡又变成茧。钱砚修是她的“陆地灯塔”,默默守候在教室角落。他帮她记录排练时间,递水擦汗,在她体力透支时给予一个支撑的臂膀,在她动作反复达不到要求而沮丧时,用沉静的目光传递着无声的信任:“你的根,足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