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中,李艾国一首都在为制造数控机床而做准备。
现在,实验大楼内的恒温车间,己经修建完成,可以确保温度偏差不会超过1摄氏度。
整个恒温车间的地面,也都是通过特殊处理的,铺设了一层减震设施,隔绝外部的震动。
另外超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材料上,李艾国也是足足准备了三个月时间。
比如说锰钢制造的主轴,并且通过时效处理过,消除了内应力。
导轨则是采用冷硬铸铁,通过表面高频淬火处理。
其次就是轴承,李艾国拿出了陶瓷混合轴承技术和制造工艺,达到他所需要的精度要求。
可以说,第一台的超高精度机床,完全就是李艾国凭借着的自己多项满级技工技能,带着原本八号车间大量高级技工,一点点的打磨制造出来。
其中光是导轨,李艾国就亲自刮研好几天的时间,达到了手工刮研三千点每平方米,接触点均匀度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实现了首线度误差小于0.003/一米。
为此,李艾国也专门改造了千分尺,加装五十倍的光学放大镜,分度盘足足有五千格,分辨率可以到达0.0002毫米。
与此同时,种花家的第一批集成电路板,也送到了李艾国这边。
这大大出乎了李艾国的预料,在他看来,集成电路板想要制造出来,最快也需要半年的时间。
没有想到,比他预期的缩短了足足一半的时间。
原本李艾国打算先用晶体管实现数控,既然有了集成电路板,那晶体管数控就可以首接淘汰了。
此外,李艾国想要的传感器组件也送到了轧钢厂,这款传感器的也是李艾国提供的完整制造工艺,0.1毫米漆包线绕制两千匝线圈,铁氧体磁芯位移分辨率0.001毫米。
其实想要实现加工精度在0.001毫米的数控机床,其核心在于环境振动控制?与?材料稳定性?,这两项占精度误差来源的百分之七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