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率领的黄巾军在围攻黄县十日未果、折损惨重后,陷入了军心涣散与粮草告急的困境。+微^趣+小~说- ?最`新-章+节*更/新*快*
几日里,高顺在城头不停的喊话招降,逐渐瓦解了一些黄巾军的斗志,使得许多士兵厌战情绪蔓延。
最终,黄仲被迫率部撤离东莱,但其部众已从原本四十万以上,锐减至不足三十万。
因为撤离时,苏云率部众及其他黄巾军及家属,以及许多阵亡士卒的家属,不愿意随行。
黄仲心里虽然大怒,但面对这十余万人,他又不敢举起刀枪杀戮。
黄仲率领着三十万黄巾军,像一条疲惫的长龙,缓缓撤离东莱地界后。连日的奔波后,让队伍早已没了往日的锐气,老弱妇孺夹杂在士兵中间,脚步踉跄,在旷野里透着萧瑟。
当队伍行至北海挺县附近的山谷时,异变陡生。(新#a(完.本,′\神?÷a站μ ^¤+免ˉ费^??阅?读·两侧山岗上突然鼓声大作,喊杀声如惊雷般炸响,关羽亲率的精锐早已在此设伏。
关羽挥舞着青龙偃月刀划出冷冽的弧线,如入无人之境般冲杀入黄巾军阵中。
黄巾军本就士气低落,猝不及防下瞬间溃散。哭喊声、兵刃碰撞声混作一团,队伍被截成数段,首尾不能相顾。
黄仲挥刀怒吼着想要稳住阵脚,却挡不住如潮水般涌来的攻势,身边的亲卫一个个倒下,兵马在混乱中死伤惨重。
更让黄仲心头滴血的是,辎重营被关羽麾下将士突破,粮草、帐篷等仅存的物资被尽数夺走。
没了辎重,这支队伍彻底成了无根之萍。
激战过后,残余的黄巾军四散奔逃。一部分人带着家眷,慌不择路地返回东莱,去投奔雁门军以求生存;另一部分则在混乱中四散而逃,不知去向。*y_d¢d,x~s^w?./c_o?m.
黄仲收拢残部,清点之下,身边只剩下不到十万人,个个面带惊惶与疲惫。
他望着满地狼藉,咬了咬牙,带着这支残破的队伍,狼狈地朝着齐郡方向逃去,身后扬起的尘土,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惨败的屈辱。
王修和高顺刚刚安置好投降的黄巾军,赵剑和典韦马不停蹄的来了。这令两人意外之中,又很是惊喜。
赵剑走时只给了两人十六字方针:固守东莱、稳定地方、发展经济、建造水军。对于具体事宜,就由两人来决定。
这是赵剑从后世伟大教员那里学来的,他不会要求任何一位地方大员,任何一支军团怎么做,只给他们方针和要达到的目的。
具体怎么完成,怎么做?让其自主发挥,她要体现自己高度信任下属与善于激发主观能动性的领导艺术 。
他经常对属下强调:“我只看结果,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
虽然赵剑放心的让两人管理东莱,但长时间见不到赵剑,无论是王修,还是高顺,总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
两人希望多聆听主公的教诲!
黄县太守府的书房里,烛火摇曳,映着赵剑、王修、高顺三人的面容。
赵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沉声道:“我此次来东莱,是想与二位商议一件大事。我有意占据青州,以此为根基,徐图发展。不知二位怎么看?”
高顺眉头微蹙,先一步开口:“青州地处要冲,若能站稳脚跟,确是好事。只是此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怕是不易。”
赵剑看向一旁沉思的王修,见他指尖轻叩案几,便知他已有头绪:“叔治有何高见?”
王修抬眼,目光沉静如潭:“主公欲取青州,属下赞同,但需先看清周遭虎狼环伺的局面。
青州北接幽州,南邻徐州,西通冀州,这般地势,注定会引来各方觊觎。”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幽州公孙瓒,如今在幽州势大,白马义从横扫北方,野心早已不止于一隅。
青州与幽州接壤,若主公占据青州,等于在他南下的路上拦了一道。
公孙瓒素来刚愎,见青州有主,定会视主公为眼中钉,轻则派兵袭扰,重则举兵来夺。
他麾下骑兵精锐,冲击力极强,若是来犯,东莱的城防怕是要面临硬仗。
冀州袁绍,四世三公之名在外,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对青州不可能不图。
袁绍此时兵力虽远不及我军,但冀州肥沃,袁绍若要招兵买马,不出两年,可达十万之众。
袁绍与公孙瓒本就不和,若主公此时来夺青州,两人之中必有一人会先出手。
眼下,两人合兵才能与我军抗衡,袁绍手下审配、郭图、许攸等都是当世智谋之人,定然不会让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