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秦走近一处刚刚浇筑不久的水泥坞壁,蹲下身,用手指捻了捻表面。\零^点/墈/书^ \冕!费!阅_读\触感坚硬,但仔细看,能看到一些细微的收缩裂纹。“水泥的配比和养护还需更精细,”他抬头对跟在身边的扶苏和章邯道,“尤其是这种大体积浇筑,内部水化热控制不好就容易开裂。让工匠们注意分层浇筑,加强洒水养护。另外,后续的防水处理也要跟上,海水侵蚀是长期隐患。”
扶苏连忙点头记下:“先生说的是,这点我们确实疏忽了,回头立刻让工师们研究改进养护之法。”
他们顺着搭建的临时栈道登上船坞顶部,视野豁然开朗。整个海湾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蚂蚁般的人群、堆积如山的建材、冒着黑烟的冶铁工棚、蜿蜒如蛇的运输队伍……规模之浩大,令人窒息。
同时,混乱也一览无遗:几支运输队在不宽的通道上挤作一团;远处一处料场似乎发生了小范围的争执;几个区域明显人员密度过高,而另一些地方则显得人手不足。
“看到了吗?”顾秦指着下方,“效率的瓶颈往往不在人力多寡,而在组织是否有序。信息不通,调度失灵,再多人也是徒增消耗。,我/的.书*城_ ¢蕞¢歆_璋^结*更′欣·快·”
他转向扶苏和章邯,语速加快:
“第一,分层管理,权责清晰。 将二十五万人按功能拆解:千工坊的七万工匠,按其原有‘坊’、‘作’为单位,由他们自己的大匠头管理技术细节和生产进度,扶苏你只需掌握总进度和资源调配。十万民夫,按‘什伍’编组,百人一屯,千人一曲,由军吏或选拔的可靠人才管理,明确每日任务量、物料领取点和完成时限。八万大军,章将军统筹,明确各自的警戒区、工程参与区、轮休机制和应急预案。”
“第二,信息中枢。 在指挥所设立总调度台。每日清晨,各层级负责人必须到此领取当日详细任务书,傍晚必须汇报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和次日需求。信息传递无比及时,确保命令和反馈不过夜。”
“第三,物资分流。 设立几个大型集中物料场,按区域、按项目分配物资。比如,船坞核心区的建材,首接由专门的工匠运输队从总料场领取,减少中间环节和民夫误领。民夫主要负责地基、道路、沟渠等外围工程的材料运输,路线也要尽量规划好,避免交叉拥堵。,我/的.书*城_ ¢蕞¢歆_璋^结*更′欣·快·”
“第西,疫病防治刻不容缓。 选址建立集中的隔离病区,远离水源和人群密集处。组织军中懂得简单医理的人和当地懂得草药的百越人,成立专门的医工队。强制推行几件事:所有饮用水必须煮沸;临时居住区必须挖掘排水沟渠,每日清理垃圾并掩埋或焚烧;发现发热、腹泻者,立刻送入隔离区观察。此事由章邯将军亲自督办,严格执行!”
“第五,应对雨季。 立刻组织人手,优先疏通所有规划中的排水沟渠,确保畅通。低洼处的临时居所和重要物料,要尽快垫高地基或转移。准备大量草席、油布用于遮盖关键工程和重要物资。雨季期间,非必要的大型露天浇筑暂停,转向室内作业或基础工作。”
顾秦一口气说完,感觉脑子也有点发烫。这些管理方法在后世看来只是基础,但在这个时代,能系统性地提出并执行下去,就是巨大的进步。
而这己经是顾秦肚子里所有的存货了。要不是之前为了把电力应用到新城上特意查过这方面的资料,这点东西顾秦可能都说不出来。
扶苏和章邯听得眼睛发亮,如同拨云见日。扶苏立刻道:“先生所言,条理分明!我即刻召集所有大匠头、各民夫曲长、传达先生之策!章邯将军,疫病防治和雨季应对之事,就劳烦你全权负责,务必严厉执行!”
章邯抱拳,声音铿锵:“末将领命!定不让疫病和雨水拖垮工程!”
顾秦看着干劲十足的两人,又补充了一句,带着点无奈的笑意:“这些只是框架。具体怎么把‘什伍’编好,怎么让大匠头们心服口服地报进度,怎么让那些民夫头人理解每日任务书……这些细节上的磨合,才是真正的考验。这穗城,就是一块巨大的磨刀石,磨炼的不仅是这座城,更是我们这二十多万人的组织和执行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挥汗如雨的千工坊工匠们,他们技艺娴熟,动作麻利,确实是工程的中流砥柱。而且他们在千工坊建设了一年多,早就有了经验。
此时只是因为多出了十八万人,而他们心底里仍然有着从前身为刑徒的自卑,不敢指挥那些民夫,尤其是那八万将士。这才显得乱糟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