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小龙后,我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却又与从前截然不同。\x\i-a.o?s\h-u?o!h-u!a·n?g¢.^c?o′m,
曾经只有笔墨书香的小院,似乎总少了些什么,空落落的。
每日清晨研墨时,我总会习惯性地看向窗边,却再也看不到那个探出头望我的小脑袋;夜深读书倦了,想伸手去石盆里捧起它,摸到的却只有冰凉的空盆。
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读书和教学中。
镇上的学堂缺一位先生,村长找到我,希望我能暂代。
我欣然应允,每日午后到学堂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听着朗朗的书声,心中的空落渐渐被温暖填满。
“陈先生,您给我们讲讲玄龟的故事吧!”有个虎头虎脑的孩子举手问道,眼睛亮晶晶的。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玄龟是神话中的神物,背负河图洛书,能知吉凶,助贤德之人成就大业。但它最可贵的不是神通,而是坚守正道的本心。”
我顿了顿,看着孩子们懵懂的眼睛,“就像做人,要靠自己努力,不能走歪路,更不能贪心。”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埋头读书。_3\3*k~s¢w·.\c¢o¨m_
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我忽然明白,小龙虽然离开了,却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我的生命里——它让我明白了坚守本心的重要性,也让我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关于我与龟精大战的故事,在镇上越传越广,添油加醋之下,竟变得神乎其神。
有人说我是文曲星下凡,能降妖除魔;有人说那龟精是龙宫公主,因爱慕我才下凡相伴;更有甚者,编造出我与龟精相爱相杀、最终得道成仙的离奇情节,听得我哭笑不得。
每当听到这些传言,我总是淡然一笑,从不辩解。
那些经历太过离奇,不足为外人道,更何况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我自己知晓。
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读书和教学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也不辜负……小龙的牺牲。
秋日乡试来临,我收拾行囊前往省城赴考。
临行前,街坊们纷纷前来送行,站满了小院门口的石子路。
卖豆腐的张婶塞给我一篮刚做的豆腐,眼眶微红:“你娘当年总夸我豆腐嫩,如今你去乡试,带上些,也算她陪着你。+6\k.a!n?s¨h\u,._c¢o/m+”
修鞋的王伯帮我检查行囊,指尖划过书箧上母亲绣的杏花纹,忽然叹了口气:“你爹当年救过我家小子的命,如今你要去乡试,该当顺顺当当。这龟虽为妖,却知报恩,倒比有些人强。”
学堂的孩子们更是拉着我的衣袖,舍不得我离开。
“陈先生一定要高中回来啊!”孩子们齐声喊道,眼中满是期待。
我笑着点头:“定会不负众望。”心中却暗自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功名,而非依靠任何外力,这才是对自己、对父母、对小龙最好的交代。
乡试期间,我沉着应考,笔下如有神助。
那些日夜苦读的经史子集在脑中清晰浮现,答题时行云流水,毫无滞涩。
三场考下来,身心俱疲却也信心满满。
等待放榜的日子里,我在省城的书铺帮忙整理书籍,趁机阅读了许多稀见的典籍,日子充实而平静。
一日,书铺老板捧着本刚从省城书坊寄来的新刊话本进来,指着其中一页对我道:“陈相公,你瞧这篇《书生斗妖记》,说的可不就是你么?”
我接过那蓝布封皮的话本,见封面上印着“省城文林堂新刻”字样,翻开细看,文中所述竟与我前番遇妖之事分毫不差,文末落款赫然是省城有名的文人李墨卿。
文章详细讲述了我在云栖洞与龟精大战的经过,虽有夸张之处,比如将我描述成“身怀绝技的降妖勇士”,却也大致属实。
文章末尾写道:“陈生不为妖邪所惑,坚守本心,终得善果,实乃当世楷模。今秋乡试,观其文思泉涌,必能高中,此乃天道酬勤,善有善报。”
原来我的故事已被省城的文人知晓,还写成文章刊登出来。
一时间,前来书铺找我的人络绎不绝,有好奇询问详情的,有请教驱妖之法的,还有甚者,竟将我奉为降妖除魔的高人,要拜我为师。
我不胜其烦,却也从中明白了声名带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