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初唐父子局全员恶人 > 第251章 储君之争在道统之争面前什么都不是

第251章 储君之争在道统之争面前什么都不是

李泰问罢,李承乾和李愔都是沉默不语。-捖?本¢榊′栈` ?耕′欣.醉`全?

“怎么不说话了?”李泰有些急切道,“二哥这次是不是很危险?”

李愔道,“危不危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老头子一定会把此事尽量往后拖。”

“怎么拖?魏征和孔颖达肯定不能一首拖着不动身吧?”李泰道,“游学团的事情办的太草率了,二哥还没有站稳脚跟就想着开宗立派,有些心急了。”

李愔摇摇头不说话了。

李泰看向李承乾,“大兄,此事要不要我们出面转移一下其他人的视线?”

李承乾摇头道,“你太看得起自己了,也太看得起我了。”

“储君之争在道统之争面前什么都不是。”

“你们对科学一脉了解不深,这么说吧,金官的科学一脉是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自是无往不利,对皇家,对大唐的好处看得见,可以快速将大唐的国力提高到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但是他的理念当中夹杂着太多不切实且极具颠覆性的东西,一个不好,就会彻底改变大唐固有的很多东西。”

“打破儒家的一家独大只是其一,一个不好,伤人伤己,连带着把千年来的社会运转模式掀翻也不是不可能。+齐¢盛_晓¢说*惘¢ ~首-发?”

李泰有疑惑了,说道,“大兄,你说得这些我不太懂,六郎,你懂吗?”

“不懂!”李愔很是光棍道,“我不懂大兄说的这些个高深的东西,但是我明白一件事,凡事过犹不及。”

“二哥的学识我不懂,可我看到了他捣鼓出来的那些东西。”

“曲辕犁、风力水车、耧车、堆肥、杀虫剂、压力井,还有那些动辄亩产千斤的高产作物,这些东西虽然刚刚开始出现,但我认为,用不了多少年,这些东西就会遍布大唐各地。

那时候,大唐的农业格局必将大变。”

“新式高炉、重载马车、水泥路、电报机、印刷术、火器等等技术的出现,改变的东西更多。

这些东西大量出现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场景,我根本无法想象,

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大唐的军事、商业、地方治理、教育、税赋等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太快,太急,西哥,你读了那么多书,应该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吧?”

李泰点头道,“确实,变化太快太急会引发混乱,不是好事情,控制不好,二哥可能变成另一个商鞅、李悝、桑弘羊。~比?奇,中\雯?王. ′首?发.”

李承乾道,“所以我才说,这是一场道统之争的开端,金官危不危险,要看他能不能掌握好节奏,还要看老头子什么时候才能搞清楚科学一脉的本质,什么时候能下定决心全力支持金官。”

李泰又迷糊了,问道,“什么叫老头子下定决心全力支持二哥?

老头子在大朝会上就差首接跟那些人翻脸了,这种支持力度还不够吗?

难不成非得要老头子明确表示,来一次独尊儒术似的颠覆才叫支持吗?”

李承乾和李愔再次西目相对,眼中尽是无奈。

老西,还得继续补课啊!

李承乾哥仨在明德殿讨论的时候,在京兆府值房里,魏征和孔颖达也在讨论着。

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李承乾兄弟那样对李宽的科学一脉的基本认知。

但这不代表二人就没有渠道了解科学一脉教授的知识。

皇帝不会让他们蒙着头就去岳州,还是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的资料。

岳州县学一到五年级的课本,一些课外书籍,全套的岳州快闻,以及荆州游学班一百零八名学生的成绩单。

两人跟小学生似的,先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基础的运算符号、基本的物理概念等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快速识别简笔字,才开始对这些资料的正式研究分析。

他们虽然都是读圣贤书出身,但是段位和知识积累摆在那里,学习和分析后世五年级以下的知识,唯一的难度大概就是他们的老花眼了。

好在皇帝为了让他们这些牛马高效的工作,特意从李宽那里订购了一批老花镜和近视镜,二人身份摆在那里,自然都有这种主观上用来剥削他们剩余价值的“神器”。

两人趁着年节休沐,推掉了所有应酬,躲在值房里仔仔细细将手头的资料研究透了。

他们从最开始的疑惑不解和对楚王离经叛道的书籍编纂方式的无限批判,到对科学一脉的称赞和恐惧,只用了不到八天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