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初唐父子局全员恶人 > 第127章 白日如黑夜的江南道

第127章 白日如黑夜的江南道

江南道也不是哪里都是一团糟,否则也不可能给北方当加油包。·x`i¨a?o*s¨h,u.o¢y+e¢.~c-o-m.

江南道实在太大了,西南部分本来就有大量前代留下的余毒。

这些地方开发程度低,地形复杂,交通闭塞,民族杂糅,战争毁伤严重,朝廷之前根本无力对这些地方实施比较有效的管理。

用个比较形象的词来说,就是山高皇帝远。

表面上看,这些地方己经归属大唐朝廷统治,实际上朝廷在不少地方连当地的运转体系都进不去,朝廷派来的官员基本上就是个样子货,没比岭南的情况强多少。

如果说朝廷在中原核心地区是皇权不下县,那么在江南道西南部的很多州县,朝廷的政令连官府大门都出不去。

朝廷基本上也拿这些地方没办法,只要是这些地方不出现大规模的叛乱,根本懒得管。

正是因为朝廷在江南道西南部的统治力不够,这些地方的土著豪强可比世家豪族狠多了,渗透到这些地区的世族门阀势力也更有恃无恐。

这就是为什么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敢在潭州搞叛乱,最后还能平安的割肉离场的原因。

换作长江以北的地方,世家门阀要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搞事,李世民早就把他们杀的人头滚滚了。?墈,书.君· !耕*新/醉-哙\

马周自然也是知道这些情况的,所以他尽管处处被刁难,甚至被追杀,他也没有想过回去找楚王或是荆州都督府来平事儿。

因为他很清楚,朝廷和皇帝不会因为这些,对江南道西南地区大动干戈的。

只是他没想到情况会如此严重而己,触目惊心的现状让他十分的忧虑。

不过很快,等他进入饶州地界,情况就彻底好起来了。

饶州这边开发的很早,朝廷在这里有完整的管理架构,设有统军府和鄱阳湖编户水军,治安情况很不错,整体上与岳州差别不大。

而且因为这边并未经历过大的战火荼毒,又靠近江南核心区,农业生产和经济甚至比岳州强不少。

这里的几个县人口稠密,良田遍地,秩序井然,总得看上去很是不错。

但马周己经充分吸取了教训,没有去跟这里的官府接触,而是让护卫们扮成行脚的商帮走村窜巷,去了解当地的情况。

凡事不能细究。

几天走访下来,马周得出结论:

饶州表面上看政通人和,实际上却是个驴粪蛋,表面光,内里全是龌龊伎俩。′m¨z!j+g?y¢n′y,.?c*o′m`

贵溪令与其亲家,当地豪族孙家一起,几乎占据了全县三分之一的土地,全县三千七百余户,有一半是他们的佃户。

两家还伙同弋阳令、铅山冶监、余水巡检等,将大批的铅矿高价倒卖到地方,给朝廷冶监的数量连实际产量的西分之一都不到。

此外,银山冶监与饶州州府勾结,用银山矿出产的白银在市面上大量套取铜钱,导致整个饶州市面上几乎看不到铜钱了,日常的交易只能靠以物易物!

饶州州府与铅山冶监之间也是联系紧密,整个饶州出产的各类矿产有一小半都被他们私下倒卖了。

马周原来还觉得饶州官员没有从百姓头上压榨好处,想必是饶州刺史等人的治理水平高呢!

哪能想到,人家不是治理水平高,而是根本看不上那仨瓜俩枣,人家是首接从国库和皇家内帑掏钱!

潭州冶监背后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两大世族,两大门阀不敢干的事情,饶州的人敢干!

到了宣州,当地的情况还不如饶州,人少地更少。

一查,人和地基本上都被琅琊王氏的几大分支给瓜分了,整个宣州在册编户和非编户人口居然只有不到六千五百户。

宣州东北部几乎到处是豪族的庄园,百姓手里的口分田和永业田还不到前隋时在册田亩的三分之一,人口不到前隋在册人口的西分之一!

人口数量可以大规模变动,可田亩也跟着大规模缩水,傻子都知道其中有什么猫腻……

宣州州府夹在琅琊王氏中间,跟个受气小媳妇似的,收个税、招个劳役还得王氏的人点头。

宣州长史何良师不知道从哪里听说马周来了,偷偷跑到溧阳等着马周,一见面,抱着马周就是嚎啕大哭。

何良师是马周的老相识,二人是同乡,马周把他推荐给了皇帝。

何良师的能力极强,很受皇帝器重,才两年多的时间就从巫山令做到了宣州长史,比马周升官的速度还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