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世界》我是编剧,也是投资方之一,提名了新浪潮,同时,我的新作《环太平洋》也是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很快大家就会看到了……”
他今天就是过来宣传电影的,当然要提《环太平洋》。
“《新世界》的故事,您是怎么想到的?”
《新世界》刚刚下映没多久,在韩国的影响力非常大。
主演黄政民和李政宰直接靠这部电影提升了一个咖位。
“我一直对韩国的黑帮文化很着迷,那段时间又刚好看了《无间道》,就萌生了这个想法……”
张辰一通胡说八道。
“《新世界》是中韩合拍,您对合拍片有什么看法?”
“韩国与中国同属于亚洲,在文化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这是优势,我觉得中韩合拍,可能比中美合拍更加容易找到契合点……”
反正是说好话,张辰就挑好听的说。
人家把你列为开幕影片,总要有所表示的。
几个问题,张辰给与的全部是肯定,这让韩国媒体非常高兴。
别看张辰不是韩国人,但他的地位摆在那呢。
华夏第一导演,还是导出过《飓风营救》这种神级作品的导演。
《飓风营救》在韩国的排放也不低,影响力巨大。
红毯之后就是开幕式,开幕式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播放开幕影片。
有些电影节规定,开幕影片只能放一次,比如戛纳;
有些电影节则不限制,展映环节依旧可以放,但大多数因为资源限制的问题,播放的次数也不会太多。
釜山电影节和戛纳一样,开幕影片只能播一次。
一次也够了。
张辰相信以《环太平洋》的火爆程度,一定可以吸引媒体的注意。
……
国内
一大早,董建强的办公室就被敲响,接着一道声音响起:“董经理,最近关于《爆裂鼓手》的市场反应有些不对……”
“《爆裂鼓手》的反应不对?拿来我看看~”
董建强接过报表,这才发现,不对的不是票房,而是舆论。
花一分钟看完报告,董建强的脸色愈发沉重。
“报告留给我,我回头发给张导,让他定夺,你这边密切关注……”
没多久,张辰就收到了报告的电子邮件。
都是关于《爆裂鼓手》的。
总体来说,国内观众对这部电影是呈肯定态度的,他们觉得这是一部励志片。
但国外的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一部悲剧,理由是,剧中的男主失去了自我。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
主要是观念的问题。
亚洲,大家普遍相信严师出高徒。
80后,90后的孩子上学的时候,男孩子的家长一般都会和老师说一句,孩子要是不听话,你就往死里打。
老师也是这么做的。
体罚根本不是个事。
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打就是亲,骂就是爱。
那年代有句顺口溜就是这么说的,打是亲,骂是爱,爱不过来用脚踹。
老师体罚学生,大家能接受。
电影里那种老师对学生也就是言语挤兑,给了一些压力。
这种在他们看来根本不算个事。
可欧美不是这样的。
你一个老师敢这样对待学生,那就是标准的反派,分分钟让你进监狱。
当然,在有些学校,可能直接就被学生突突了。
张辰觉得这最多算观念冲突,不算什么大事。
星辰娱乐的舆情小组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真正觉得严重的是另一点——国内文艺界对《爆裂鼓手》的评价。
很多文艺杂志居然在讨论《爆裂鼓手》。
有一些学院派电影人甚至撰稿——《宁昊终于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张辰纳闷,接着往下看,就发现是一大堆关于《爆裂鼓手》的分析。
《爆裂鼓手》小故事却承载了大命题。
是不疯魔不成活也好;
突破自我也好;
为了艺术的自我献祭也好;
其实都是在展示成功光环下的黑暗面,为了成功而渐渐失去的人性。
说的对不对,也对!
从艺术的方向分析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