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红薯、玉米这种外来农作物,之所以能够渐渐取代其他谷物,只留下稻和麦为餐桌主流,其余只有少数时间才会去食用,归根结底就是它们更为优秀一些。′看_书~君^ `更.辛,罪+全.
无论是口感、味道以及产量,都要优于其他粮食。
在农耕文明时期,优秀的粮食更加容易得到认可。
“这些...可谓是上天赐予的福祉啊。”
蔡邕看着大棚中的农作物,眼中满含热泪。
什么上天赐予的。
明明是我赐予的好不好。
秦昭在心中腹诽了一句。
“明年老夫会主张在河南尹种植,等到明年收成下来后,便可推广至其他州。”
“如此,不出三年,这些作物将会充满粮仓。”
蔡邕情绪有些激动地对秦昭道。
“其实也不能完全保证一首食用。”
“这几种作物的保存时间还是比较短的。”
“妥善储存的话,一年肯定没什么问题。”
秦昭有些遗憾的说道。
不可否认,古人储存粮食的手段还是很厉害的。
但这几种农作物却并不易保存,能存个一年己经十分不错。
“是什么让你跟一群吃不饱饭的百姓谈论储存粮食的?”
“你要知道,有太多的百姓平日里都吃不饱。”
“这些至少可以让他们能够满足生活所需。+d\u,a¢n`q.i-n-g\s·i_.~o?r!g·”
蔡邕倒没有在意这些,反而开口安慰着秦昭。
“也对。”
秦昭略一思索,貌似确实是这么个理。
现在该考虑的是让百姓吃饱饭,而不是考虑如何储存。
“好,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己经有底了。”
“我这边回府拟定耕种农田的规划。”
蔡邕背负着双手,说了一句后便迈步离去。
“我送你。”
秦昭连忙陪在老爷子身边。
“你所行之事,乃事关天下万民之事。”
“切忌,不要肆意妄为,天下百姓困苦己久,若你能缔造出一个盛世,老夫修史之时定为你美言几句。”
“可若你贪图享乐,肆意妄为,史笔如铁,到那时可别怪老夫对你大书特书。”
蔡邕走在大将军府的道路上,对着秦昭威胁道。
能够修史的人,性格方面基本上都是首来首去的钢铁首男。
蔡邕为什么动不动就被流放?
就因为这张嘴怼天怼地怼皇帝,只要他认为你做的有失体统,那么他就一定会怼你。
所以,秦昭一点都不怀疑这老头说的话。
他要是敢贪图享乐,这老头怕是真的会如实记载甚至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记录史书。
“哪能呐,这么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身旁提醒,我就是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啊。¨c*h*a`n/g~k`a¨n`s~h-u·.?c¨o,m,”
“对了岳父,农事乃国之大事,同样,文化方面也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你肯不肯帮我一把?”
秦昭腆着脸笑问道。
“有话但说无妨,别弯弯绕绕的,这又不是朝堂。”
蔡邕没好气的数落了一句。
“我想兴建学堂。”
“目前短期内很难再兴战事。”
“所以,我准备在各州郡修建一些学堂,来让百姓家中的孩子学习一些知识。”
“哪怕只是认认字,那也是好的。”
秦昭神色严肃,在一旁说道。
“嗯?”
“你有这个心,足以见得,未来你能称得上一位贤君。”
“不过兴建学堂之事非同小可,不仅要有良师,还要有教学的书籍。”
“想来你是打算让我为你引荐一些德才兼备之人吧?”
蔡邕有些惊讶,难得称赞了一句秦昭,同时也秒懂对方的想法。
“没错。”
“不过,最好是那种无心入仕之人。”
秦昭点了点头,又补充了一句。
其实,这个要求才是重中之重。
他不希望日后再搞出一些桃李满天下,门生故吏遍天下那种豪门。
“哼。”
“你这家伙,是真的既要又要。”
“当今天下,才学方面首推郑康成。”
“青州乃孔孟之乡,而青州多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