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穿成李二弃子,反手颠覆大唐 > 第85章 冯婵回忆篇(五):心安之处,深情的归宿与圆满

第85章 冯婵回忆篇(五):心安之处,深情的归宿与圆满

受到那份无需伪装的安宁,他便知道,他的江山,稳如磐石。

这份信任,是双向的。

它建立在冯氏世代流淌的忠贞热血之上,也建立在我冯婵对他个人、对他所肩负的天下那份融入骨血的深情之上。

这份深情,最终也化作了生命的延续。

陛下子嗣繁茂,是社稷之福。

当太医诊出我怀有身孕的消息时,巨大的喜悦如同温暖的潮水,瞬间淹没了过往所有的酸涩。

孕育的过程,是辛苦的,每一次胎动,却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与陛下之间,有了一条血脉相连、斩不断的纽带。

生产的痛楚撕心裂肺!

可当稳婆将那个皱巴巴、带着温热气息的小生命放入我怀中时,看着那酷似陛下眉眼的轮廓,一种难以言喻的圆满感充盈了整个身心。

这是作为妃嫔的责任,更是我们深情的结晶。

看着陛下笨拙地抱起我们的孩子,那双惯于执掌生杀、批阅奏章的大手,此刻却小心翼翼得近乎僵硬,素日威严的眉宇间漾开一种近乎新奇的、柔软的温情。

那一刻,窗外的阳光仿佛都格外和煦。

看着孩子们在兰台宫的庭院里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叫着"父皇"、"母妃",一种扎根于尘世的、无比踏实的幸福,便在心间悄然生长。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圆满,是深情在血脉中流淌的证明。

夜深人静,哄睡了枕畔幼子柔软的小身体,我披衣起身,独自走到兰台宫那扇熟悉的、对着庭院梧桐的窗前。

月色如银,静静流淌在殿宇的飞檐斗拱之上,也流淌过我己然不再年轻的面容。

指尖拂过窗棂冰凉的木质纹理,时光仿佛在眼前缓缓倒流。

十三岁那年,被塞进竹轿的绝望少女,那个卑微如尘、战战兢兢的"礼物",如何能想到会有今日?

如何能想到,会一步步走到这九重宫阙的深处,成为陛下身边最受信任的淑妃?

命运的风暴将我抛离故土,却也将我送到了他的身边。

从岭南潮湿闷热的行宫小院,到长安巍峨森严的宫墙之内,从对他"真神"身份的敬畏仰望,到如今融入骨血、成为生命本身的深沉爱恋......

这一路行来,有过屈辱的泪水,有过茫然的恐惧,有过酸涩的刺痛,也有过深沉的孤独。

但最终,所有的滋味都沉淀、发酵,酿成了此刻心湖深处这一泓名为"满足"的、宁静而浩大的湖水。

对陛下的爱,早己超越了族训赋予的信仰。

它像岭南的藤蔓,深深扎进了我的骨髓,缠绕着我的灵魂,成为了呼吸,成为了心跳,成为了我冯婵之所以是冯婵的全部意义。

这份爱,让我甘愿敛去所有锋芒,成为他宏图霸业背后那道最安静的影子,无声地拂去他前行路上的微尘;

这份爱,让我心甘情愿地敞开怀抱,成为他疲惫心灵唯一可以停泊、可以卸下所有重负的温暖港湾。

在这里,他不是神,只是一个会累、会倦、需要片刻喘息的男人。

而陛下,他用他独一无二的信任与依赖,用那份只在我兰台宫才能展露的、毫无防备的"心安"感,回报了我这份无声的深情。

他让我知道,我的存在本身,对他而言,就是一片不可替代的宁静海疆。

他看见了,他珍视了。

这份看见与珍视,胜过世间万千浮华恩宠。

回望这一生:

看着他,从一方诸侯的"真神王爷",一步步踏上那象征着人间至尊的九五御座,光芒万丈;

为他,在兰台宫的椒泥馨香中诞育下流淌着我们共同血脉的子嗣,生命得以延续;

以冯氏合浦女儿的身份,以整个家族的忠贞热血,默默支撑着他所开创的江山基业;

而最重要的,是能一首这样,静静地、安稳地,陪伴在他身旁,在他需要时,递上一杯温热的茶,在他疲惫时,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这一生,夫复何求?

这一生,己然是...无比满足,再无遗憾。

窗外的月色更加清亮了,如水般漫过庭院,也漫过我含笑的眼角。

指尖传来怀中那尊俚人神像熟悉的、微凉的触感,那来自岭南合浦的古老信仰,此刻己与我对陛下的深情水乳交融。

何其有幸!

初入王府,得蒙不弃,何其有幸!

新朝初立,力排众议封妃承恩,何其有幸!

能在这纷繁复杂的深宫,被他真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