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穿成李二弃子,反手颠覆大唐 > 第41章 天盛三年,帝国盛况

第41章 天盛三年,帝国盛况

天盛三年,这是李宽登基后的第三年。,E*Z.暁?说?惘. ~已`发*布!嶵,欣_璋?踕~

大明国都,长安城。

朱雀大街两侧的樱花树绽放如云,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为青石板铺就的御道铺上一层柔软的地毯。

明德门城楼上,九面绣着金龙的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守城的玄甲卫兵铠甲锃亮,胸前的护心镜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大明天子李宽负手立于城楼之上,明黄色的龙袍上绣着十二章纹,腰间玉带悬挂着淑妃冯婵亲手为他绣制的香囊。

他俯视着脚下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嘴角浮现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天盛新政"即将颁发,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

"陛下,各国使节己在含元殿候驾。"

【含元殿是唐京师长安城大明宫的大朝正殿,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

【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二年(886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

杜如晦躬身禀报,手中象牙笏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今日大典的流程。在他身后,十二名鸿胪寺官员手捧各国国书,锦缎制成的书匣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李宽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远处巍峨的太极宫群。

三年前,那场紫薇临凡、神君登基的盛世荣光,永久地印在了每一个大明百姓的心中。·我?地+书?城/ !首·发_

在李宽的统治下,他们早己忘记前唐的腐朽,只记得新帝带来的土豆让亩产翻了十倍,记得神机营的火炮如何在一日之内轰开了吐蕃的国门。

— —

含元殿内,波斯进贡的羊毛地毯铺就百米御道,两侧立着三十六根蟠龙金柱,每根柱子上都悬挂着不同国家的旗帜。

当李宽在三百玄甲卫的簇拥下踏入大殿时,三十六个国家的使臣齐刷刷跪倒在地,额头紧贴着织金的地面。

"安东都护府八百里加急!"

李靖声如洪钟,双手呈上一封火漆密信,"高句丽遗民叛乱己平,新式燃烧弹焚毁叛军山寨七座,斩首三千级!我军伤亡不足百人!"

殿中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

跪在最前排的东瀛遣明使藤原清河双手不自觉地颤抖,来朝之前,他亲眼见到大明水师的钢铁战舰,是如何用火炮将海盗巢穴轰成齑粉。

那些漆黑的炮管喷射出的火焰,至今仍在他噩梦中闪现。

"吐蕃都护府奏请增派医官。"

新任西藏都护捧着镶满绿松石的奏章出列,"牛痘接种法推行后,逻些城再无天花疫情。当地贵族联名上书,请求送子弟入长安国子监求学。"

户部尚书陈瑜展开一幅三丈长的羊皮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丝绸之路新开辟的三条支线。

"西域诸国今年贡赋增加三成;"

"龟兹国进献汗血宝马百匹,求换纺织机十台;"

"疏勒国愿以玉石矿开采权,换取煤矿勘探技术。?墈*书¢屋* \免`废·阅·黩¨"

波斯使臣萨珊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数月前,当大唐的钢铁舰队出现在波斯湾时,他们才相信这个东方帝国真的造出了不惧风浪的钢铁巨舰。

现在那支舰队正停泊在广州港,水兵们用新式六分仪测算着前往天竺的航线,甲板下装载着足以摧毁一座城池的炸药。

— —

正午时分,李宽换上便服,在锦衣卫的暗中保护下,微服私访长安西市。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每家门前都悬挂着"九阙通宝府"统一颁发的铜制营业执照,上面刻着店铺编号和经营项目。

奇珍阁门前,几个大食商人正围着最新款的玻璃镜子啧啧称奇。

那镜子足有一人高,镜框用的是岭南运来的橡胶,再不会因天气变化而开裂。掌柜得意地介绍:

"这是用陛下亲授的铅晶法制成,全长安独此一家!"

李宽翻开手下呈上的鎏金账本:"奇珍阁上月利润又创新高;琉璃工坊新出的七彩花瓶,在罗马卖到等重黄金的价格。"

他的指尖划过一串数字,那是足以让前朝国库汗颜的巨额收益。

天工司首属的店铺前,一个穿棉布短打的农夫正在向顾客介绍改良过的曲辕犁:

"这犁头用的是高句丽矿场的精铁,保用十年!"

"俺们村用了这犁,去年多收了三成粮食。"

他粗糙的手指抚过犁身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