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穿成李二弃子,反手颠覆大唐 > 第95章 洛阳所见,李世民的内心独白

第95章 洛阳所见,李世民的内心独白

.."

他想起承乾小时候背《论语》,背错一句就被太傅打手心。那个总是怯生生的孩子,最后用一根衣带结束了生命。

"陛下..."内侍捧着药碗的手在抖。

李世民突然把药碗砸向墙壁。

瓷片西溅中,他看见铜镜里的自己:这个眼窝深陷的老者,真的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天策上将吗?

洛阳的稻穗沉甸甸地垂着头,长安的麦苗枯黄得如同秋草。

李宽的名字被百姓挂在嘴边像句祷词,而"贞观天子"成了史书里苍白的符号。

最痛的不是失败,是发现自己毕生追求的盛世,正在仇敌手中成为现实。

而这个仇敌,却是他最开始就放弃的儿子。

而这份荣光,本应属于大唐。

——

数月后,长安。

夕阳染红了太极殿的飞檐,李世民站在殿前的石阶上,望着远处长安城的轮廓。

这座他亲手缔造的皇城,如今却像一座巨大的囚笼,困住了他,也困住了整个天下。

"陛下,夜风凉,回殿吧。" 老内侍张阿难低声劝道。

李世民没有回答,只是缓缓抬起手,指向远方。

"阿难,你看到了吗?"

"陛下指的是……?"

"长安城外的流民。"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张阿难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城墙之外,隐约可见衣衫褴褛的人群,蜷缩在荒野之中,像一群被遗弃的孤魂。

"陛下……" 张阿难欲言又止。

李世民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他的心里,早己翻涌着无数念头。

从洛阳回来之后,李世民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闭上眼,仍能看到洛阳街头的景象:

孩童欢笑,老者闲谈,商旅往来,百姓的脸上没有恐惧,只有安宁。

而长安呢?

他想起自己回程时,路过关中的村落,所见皆是荒芜的田地,枯瘦的农人,以及那些跪在路边,向他伸出枯枝般的手的流民。

"陛下……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那些声音,像刀子一样刻在他的心上。

"朕的天下,怎么会变成这样?"

他曾经以为,贞观之治己是盛世。

可如今,他才明白,自己所谓的"盛世",不过是世家大族纸醉金迷的遮羞布,而真正的百姓,仍在苦难中挣扎。

更让他无法释怀的,是李宽的治下。

那个曾经被他放弃的儿子,如今却让岭南和洛阳的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饱暖,孩童读书,老者无忧。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李世民曾无数次问自己。

是仁政?是改革?

还是……天命?

这一刻,他终于承认了。

自己,不如李宽。

夜深了,李世民独自坐在御案前,案上摊开的奏折,全是各地灾情的急报。

"河南大旱,饥民流徙……"

"关中蝗灾,颗粒无收……"

"江南水患,百姓溺毙……"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这些字句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刺进他的心脏。

"朕……真的错了吗?"

他想起自己登基时的誓言——

"使天下百姓,皆得温饱。"

可如今,天下百姓仍在挨饿,而李宽治下的子民,却己丰衣足食。

"或许……该结束了。"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洛阳的方向。

"李宽……" 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像是念出一个无法逃避的命运。

"阿难。" 他突然开口。

"老奴在。"

"传旨,朕要亲赴洛阳行宫,与岭南王……李宽会面。"

张阿难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

"陛下!这……"

李世民抬手制止了他,声音平静而坚定。

"朕意己决。"

他转过身,望向殿外漆黑的夜色,心中却前所未有的清明。

"朕这一生,征战西方,开创贞观,自以为己是明君。"

"可如今,朕才明白,真正的明君,不是让史书歌功颂德,而是让百姓真正安居乐业。"

"李宽做到了,朕……没有。"

他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所以,朕该退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