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礼眼中闪烁着精光,"论资源、论底蕴,我们难道还比不过那些寒门?"
"崔公的意思是...顺应潮流?"王肃皱眉。
"不错。短期来看,我们要选派年轻子弟学习实用之学;长远来看..."
崔敦礼压低声音,"各家秘藏的典籍,该适当开放了。"
"与其被李宽的学堂取代,不如主动求变,保住世家的地位。"
这个提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无数波澜。
开放家族秘藏的典籍?
这在以前简首不可想象!
"诸位,"崔敦礼环视众人。
"大势所趋,不进则退。"
"李宽有仙种,得民心,如今又打破仕途垄断..."
"我们若再固步自封,只怕真要沦为历史的尘埃了。"
最终,在崔敦礼的劝说下,五姓七家达成共识:
一方面选派年轻子弟学习实用之学,备战下届科举;
另一方面逐步开放家族藏书,在变革中寻求新的立足点。
— —
数日后,殿试现场,李宽端坐在主考席上,审视着眼前这些通过初试的学子。
他们中有满脸沧桑的老农,有目光炯炯的工匠,甚至还有几个女子,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前所未有的事。
"考生李阿牛,"李宽翻开名册,"你的'防治蝗虫三法'颇有见地。"
"若让你负责一县农事,当如何施为?"
黝黑的农夫上前一步,虽然紧张得声音发颤,但回答却条理分明:
"回王爷,小人会先勘察全县田地,按地势高低分作上中下三等......"
听着这些朴实却实用的建议,李宽微微颔首。
这就是他要的人才,不是只会空谈的酸儒,而是真正了解民间疾苦,能解决问题的实干者。
殿试持续了整整三日。
最终录取的三百人中,寒门子弟占了七成,女子有十二人,世家子弟仅三十余人。
这个结果,标志着岭南政权彻底打破了世家垄断仕途的格局。
放榜当日,李宽在行宫前亲自为新科举人披红挂彩。
围观百姓的欢呼声震天动地,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世家,此刻只能黯然退场。
"从今日起,"李宽高声宣布,"岭南各州县官员,半数由科举出身者担任。"
"三年后,全部官员必须通过科举考核!"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彻底震碎了千年来的仕途旧制。
人群中,长孙婉儿望着高台上的李宽,心中涌起无限敬佩。
这个曾经被所有人忽视的皇子,如今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着整个天下的规则。
而她,也将以医科举人的身份,开启岭南第一所官办医馆。
想到这里,长孙婉儿不自觉地挺首了腰杆。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真才实学获得应有的地位。
不论出身......不论性别!
风起洛阳,席卷天下。
李宽推行的科举新政,如同一把利剑,彻底斩断了世家垄断仕途的枷锁。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