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老王的问题分明是道经典逻辑题,可此刻从这驼背老头嘴里问出,却像在试探某种隐秘的“系统漏洞”——就像他每次用现代知识时,指尖都会泛起的、若有若无的电流感。
“分三组,每组三颗。”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带着颤音,“先称两组,平衡则重珠在第三组,不平衡则在重的那组;再从该组任取两颗称,平衡则是剩下那颗,不平衡则重的那颗是目标。”
旱烟袋悬在半空,烟锅里的火星明灭不定。老王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破风箱般的杂音:“十年前有个穿洋装的年轻人,也是这么算的——后来他的‘洋经’被撕成了碎片,贴在城门上晒了三天。”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铜锣声。张小帅扒着门缝望去,只见几个捕快抬着块木板经过,板上用朱砂写着大字:“禁算洋术,违者断指”。而木板边缘,赫然钉着半页画满阿拉伯数字的纸,正是他三天前给米铺画的容积示意图。
“记住了,小张兄弟。”老王的竹杖戳了戳他胸口,银饰“∞”符号蹭过他袖口的补丁,“这世道算得清铜钱,却算不清人心——你帮布庄省的那匹布,够买城西刘姥姥三斤桂花蜜了吧?可刘姥姥上周突然‘染病’,你说,这病是怎么来的?”
冷汗顺着后背滑进衣领。张小帅想起原主记忆里的刘姥姥,是母亲改嫁前托孤的中间人,据说知道妹妹的下落。可三天前他刚攒够五钱银子想去打听,就听说刘姥姥突然“心口疼”,药铺的小厮说,是有人往她的药罐里掺了朱砂。
,!
“老王,你……”他攥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的旧疤——那是穿越后第一次被护院殴打时留下的,此刻却突然发现,疤痕的形状竟像个未完成的二维码。
“算人如算珠,每颗珠子都有自己的轨迹。”老王转身时,竹杖在青石板上划出最后一道线,组成的图形竟是现代的“?”符号,“后天当铺的‘称珠局’,老瘸子会在天平底座刻暗纹——左盘刻‘甲’,右盘刻‘子’,你说,这是算卦还是算术?”
门“吱呀”合上的瞬间,张小帅捡起地上的铜钱,发现其中一枚背面竟刻着极小的字:“卯时三刻,槐树洞见”。字迹是用现代的钢笔体写的,而铜钱边缘,磨出了和老王银饰一样的“∞”纹路。
窗外的夜鹭突然发出凄厉的叫声。张小帅盯着墙上发霉的窝窝头,想起老王刚才说的“刘姥姥染病”——如果用现代的逻辑推理,唯一知道他要找刘姥姥的人,除了布庄老板,就是此刻攥着他租金的老王。而那半页被钉在捕快木板上的阿拉伯数字,分明是从他给米铺的账本上撕下来的——可他明明把账本锁在床底的陶罐里,钥匙就藏在草席下的砖缝中。
指尖触到砖缝时,突然摸到异样的凸起。扣开松动的青砖,里头掉出半片泛黄的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当世界用‘甲乙丙丁’丈量‘长宽高’,记住——小数点后的第七位,藏着风的方向。”字迹和铜钱上的钢笔体不同,却让他想起穿越前看过的密码学——小数点后第七位,或许是某种坐标偏移,而“风的方向”,指的是城西总刮的西北风,正是乱葬岗的位置。
梆子声敲过二更。张小帅攥着铜钱和纸片,听见老王的竹杖声在巷口拐了个弯,却突然想起刚才算“称珠题”时,老王烟袋锅的火星曾在太极图上点了三下——那位置,正好对应现代坐标系的(1,0)、(0,1)、(-1,0),连起来是个向右上方倾斜的箭头,指向的正是城西刘姥姥的家。
“算人如算珠……”他对着镜子,看见自己左眼下方的淡红印记比昨夜更深了些,像朵即将绽开的曼陀罗,“原来从交租金的第一刻起,这场用‘知识’做筹码的赌局,就已经开始了——老王不是收租的房东,而是给我递‘题’的庄家。”
铜钱在掌心转了个圈,“∞”符号在月光下闪着微光。窗外的槐树沙沙作响,树洞里隐约露出半截红绳——和老王说的、夜鹭脚上绑着的那根一模一样。而他知道,当明天卯时三刻蹲在槐树下,捡到的或许不是普通的红绳,而是连接着妹妹下落、连接着这场“古今算术赌局”的关键筹码。
毕竟在这个用“甲乙丙丁”掩盖“1234”的世界里,每一个看似寻常的“租金”,都是一道藏在青石板纹路里的密码题。而他,必须算对每一步——否则,下一个被钉在捕快木板上的“洋数”,就是他藏在陶罐里的、最后的生存证据。
第一章 铜绿里的赌局密钥
老王的铜钱包在青石板上磕出脆响,三枚带孔的铜钱滚到张小帅脚边,其中一枚背面的铜绿竟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