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时代的“魔幻科技”,是无数代天才在无数个世纪里,踩着无数个技术台阶,一步一步垒砌而成的通天塔。
她拥有的“未来星图”是优势,但绝非一蹴而就的魔法。
当然光靠自己可能无法实现。
她再天才,也只是一个人,精力、时间、知识结构都有极限。
那幅宏伟的蓝图需要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文明的力量去共同描绘。
可是还有下一代,下下一代,总会完成的。
这份信念源于星际记忆带来的超长历史视角。
文明的火种一旦点燃,只要方向正确,薪火相传,终有燎原之日。
她的使命,或许就是点燃那最初、也最关键的一簇火苗,为后人照亮路径,并确保这火种不会在起点就熄灭。
目光落到实验室里那些精密但显然“落后”于星际标准的仪器上,李漫漫的眼神变得无比务实。
况且现在国家也没有能力负担这么庞大的计划。
她深知国家的现状——正在奋力追赶,资源有限,需要解决的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非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
她的超前构想,在现阶段提出来,除了被视为天方夜谭或好高骛远,可能只会分散宝贵的资源,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阻力。
目前李漫漫只能选择一些国家需要的东西。
这是现实,也是她作为“领航员”在当下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她的星际视角,让她能精准识别出哪些“国家急需”的技术,恰好也是通往未来星海的关键垫脚石。
就像9月完成的光刻机,它就是国家目前紧要的!
这个例子清晰地浮现在脑海。
当时,她是被“争口气”的情绪驱动,但选择的突破口——突破7nm乃至更先进制程的自主可控——恰恰是国家科技自立、产业升级的咽喉要道!
光刻机代表的精密制造能力,是未来任何高端仪器、量子计算机、乃至星际时代基础材料合成的基石!
她解决了一个燃眉之急,同时也为未来的“微观观测平台”乃至更遥远的“星舰制造”铺下了一块坚实的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