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府!”
魏淑玉站了起来,拉着小桃就迫不及待往外走。
……
皇宫。
御书房。
李世民与魏徵、房玄龄正在议事。
便在此时,一份急报被侍卫从屋外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看完这份急报,李世民的脸色先是变得凝重,然后陡然变得难看无比。
大唐,竟然战败了!
他此时收到的这份急报,来自吐谷浑的唐军大营,是李靖让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
急报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通过李靖派人实际调查,“吐蕃威胁论”的内容得到了证实,吐蕃的确是在暗中图谋吐谷浑的地盘,并且已经私下通过各种方式蚕食了吐谷浑的西部地区。
要不是得到朝廷提醒派人去查,吐谷浑的唐军完全不知道这一点。¢q\i!u*s-h¢u?b·a′n¢g,.¢c_o¨m`
其次,在事先没有请示朝廷的情况下,李靖这个主将与李道宗、侯君集这两位副将共同决定,出兵将吐蕃人赶走,帮助吐谷浑收服西部地区。
在发出这位急报的时候,唐军已经成功击退吐蕃军队,收服了吐谷浑的西部地区。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份战报算得上是捷报。
但问题是,侯君集率领的唐军,在击退吐蕃军队之后,并未见好就收,而是贪功冒进,追入了吐蕃高原。
然后,唐军在吐蕃高原惨遭遇了惨败,差点被吐蕃军队打得全军覆没。
这也是李世民脸色变难看的原因。
而唐军之所以惨败,是因为士兵在进入吐蕃高原后遭遇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士兵战斗力急剧下降。
根据李靖与侯君集的判断,吐蕃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远在吐谷浑军队之上,但还是不如大唐军队。
但,高原反应确实是存在,并且极其恐怖。
在平原上能击败吐蕃军队的大唐军队,几乎无可能顶着高原反应在吐蕃高原上战胜吐蕃军队。
“侯君集太冒进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
他本来是想要进一步提拔重用侯君集的,但此时却对侯君集有些失望。
明明已经事先得到预警,却依然贪功冒进,私心太重。
不过,这并不是眼下该考虑的重点。
李世民略过此事,令人将手中的急报递给了房玄龄。
“都看看吧。”
李世民开口道。
等房玄龄看完之后,又递给了魏徵。
两人看完之后,脸色同样变得很凝重。
当日,程知节转述的“吐蕃威胁论”得到了证实,一旦让吐蕃发展壮大起来,未来必然成大唐的巨大威胁。
他们都回想起了“吐蕃威胁论”中对吐蕃潜力的分析,吐蕃兼具了游牧文明的爆发力与农耕文明的韧性。
并且,高原反应的被证实,更让他们觉得吐蕃很棘手,这等于是让吐蕃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打得过,就在外面兴风作浪。
打不过,就退回吐蕃高原积蓄实力。
见两人看完了急报,李世民开口问道:
“房卿、魏卿,你们觉得该如何应对吐蕃的威胁?”
“陛下,在没有找到应付高原反应的对策之前,也唯有先控制住吐谷浑之地,将吐蕃锁死在吐蕃高原,不让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房玄龄开口回道。
他这一观点,正是程知节转述的“吐蕃威胁论”之中的应对之策。
魏徵自然也知道,并且他同样认为现在也只能这么做。
听完房玄龄与魏徵的意见,李世民虽然表面点头赞同,但心中却并不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用吐谷浑钳制吐蕃,固然能够锁死吐蕃的发展空间,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唐在别的方向,还有西突厥与高丽要处理,这需要投入兵力。
尤其是这两者还暗中有勾结,威胁着大唐边境。
如果大唐长期投入大量兵力掌控吐谷浑与吐蕃对峙,必然会影响其它方向的投入。
并且,这种对付吐蕃的方式太被动了,吐蕃军队只要不离开吐蕃高原,大唐就拿吐蕃没办法。
而反观吐蕃,进可攻退可守,可以失败无数次,只要成功一次就能大收获。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有长远考虑。
他有信心在自己统治大唐期间,绝对能将吐蕃牢牢压制在吐蕃高原,不让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