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使用刑讯手段的规定。
指的是在官员们决定开始用刑之前,需要先仔细查明实情查明真相,然后再根据伦理和法理来判断这件事情需不需要用到刑罚。
在几次审问之后,审讯官依旧得不到准确的答案的时候,才可以用刑。
并且,是对于那些有重大作案嫌疑但是却不配合调查的疑犯,才能动刑。
总之,查案的时候用刑,是有严格规定的,不是说审讯官想用就能用。
像万年县令周文渊这样,才第一次审问就要用刑的情况,显然是不合法的。
不得不说,这名百骑找的这个理由,非常合理。
李逸听完这个百骑的话之后,心中也是给此人点赞。
在他的印象中,百骑侍卫属于武力担当,没想到也能出这样对律法很精通的人。!兰~兰/文?学? *免!费\阅^读_
难怪程知节会找此人来救他,这真是找对人了。
是的,李逸现在已经确认了,这两名站出来帮助他的百骑,一定是程知节叫来的。
他甚至猜想,程知节肯定是去求了当今天子李世民。
毕竟,百骑在如今的大唐,是天子随身侍卫部队,是精英中的精英,皇帝心腹中的心腹。
除了皇帝之外,就没有其他人能指挥得动了。
并且,程知节上次也跟他说了,如果荥阳郑氏做得太过分,就会去找李世民做主。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会同意程知节的请求呢?
李逸猜测,应当是与他提出的“吐蕃威胁论”有关系。
之前程知节说过了,“吐蕃威胁论”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轰动,并让他李逸的名字进入了朝堂,在李世民那里留下了印象。
而李世民一向爱惜人才,所以会同意派百骑出面帮他。
再说,放在华夏历史上,李世民是当之无愧的明君,知道下面的官员在勾结门阀制造冤案,肯定也会管。
“宿国公确实仗义啊!”
李逸心中感慨万分,却不知他想错了。
他把自己父亲李世民的功劳,都算在了程知节的头上。
另一边。
周文渊看到令牌,听完这名百骑的话,脸上虽然没有露出太大异样,但却瞳孔微缩,心头一震:
“百骑!”
他心中莫名感到心虚。
百骑可是陛下最为信任的亲随军队,不仅要负责保护陛下,而且还是陛下的耳目,负责为陛下收集各种情报。
在这个时候被百骑找上门,他觉得可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李逸被指认“指斥乘舆”、“诽谤朝政”这事,是万和商会大掌柜与他商议捏造出来的。
那几个诬告李逸的人证,是万和商会安排的,经不起严查。
并且,这名百骑之人此时说的话,也很对。
他此时命令捕快对李逸用刑,确实是违反五听之法规定的。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有五听之法的规定,但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审讯案子时候违规用刑的事并不少。
只是他今日倒霉,被百骑的人抓了一个现行。
但这事是从上面京兆府安排下来的,并且人都抓了,也没办法退缩了。
心思电转,周文渊郑重开口说道:
“五听之法,我自然铭记在心不敢忘。”
“不过,事急从权,此人犯的乃是‘指斥乘舆’之罪,属于本朝的十恶重罪。”
“并且,有数名人证一起举证,想必不会有假。”
“可此人却拒不认罪,无奈之下,我只能用刑。”
“毕竟事关陛下声誉,此事不能拖!”
周文渊做出一副忠心耿耿为陛下分忧的样子。
“这狗官,反应不慢啊。”
“不过也是,万年县令可是正五品上,与长安县令一样,属于县令中的头牌,不像其他县令,都是六品七品,没点能力的人,也坐不上这个位置。”
听完周文渊这一番说辞,李逸在心中嘀咕了两句。
他很清楚,面对那名百骑指责周文渊违反五听之法一事,周文渊回复的这一番话,可谓是连消带打。
一方面表明自己不是故意违反五听之法。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突出他如此做,是为了维护当今陛下的声誉。
作为天子近卫的百骑,按照常理,一切行为都必须以维护天子利益为先。
所以,周文渊话中的隐藏意思,百骑的人不但不能指责他违反五听之法,而且还不能干涉他现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