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 第19章 李世民的担忧:玄武门之变会再现吗?

第19章 李世民的担忧:玄武门之变会再现吗?

“回禀陛下,这些话,都是臣听一位十五岁的民间少年所说。¢三?叶!屋¢ ~追/最\新\章`节¨”

程知节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房玄龄、魏徵等大唐群臣,双目圆睁,脸上尽是不可思议之色。

这个消息,比这番话是程知节自己想出来的,更让他们震惊。

程知节好歹是朝中重臣,平日里经常接触军国大事,能对天下大局做出分析判断,勉强也能说得过去。

虽然,房玄龄、魏徵等人觉得今日程知节所说的内容,超出了他们对于程知节的认知,不像是程知节有本事说出来的话。

但万一程知节就心有灵犀,灵光一闪了呢。

相对而言,他们更难相信的,是一个十五岁的民间少年对于军国大事有这样深刻的见解。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比分析、天下气候周期变化说等他们闻所未闻的学识,居然出自一个十五岁的民间少年之口,这谁能信?

另一边,李世民的反应却与房玄龄等人不同。

“十五岁的民间少年,有这样非凡的眼光见识,与程知节认识……”

综合这些信息,李世民心中大概有谱了。

给程知节说这些话的人,应该就是他的亲儿子李逸没跑了。

他记得上次去李逸家的时候,程家派人邀请李逸上门做客。

所以,应该就是李逸去程家做客的时候,对程知节说了这些内容。

“这孩子,还真是给人惊喜不断!不愧是我皇家的麒麟子!”

李世民这个老父亲在心中骄傲地感慨了一句。

便在此时,他听见魏徵开口问程知节道:

“宿国公,这位十五岁的民间少年,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处?”

“这位少年名为李逸,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家住长安长兴坊。”

程知节开口回道。

“果然是这孩子。”

李世民得到了他预料之中的答案。

“陛下,如此大才,如果身家清白,臣以为,朝廷应早日招揽才是。”

魏徵朝着李世民拱手行礼,认真无比地说道。

他觉得,这个名为李逸的民间少年,虽然才十五岁,但就凭程知节今日转述的内容,就足以证明,这个少年绝非池中之物。

只要进入朝堂好好培养一下,未来必定是国之栋梁。

魏徵也是起了爱才之心。

上一个让他动了这样心思的,还是自己陛下结识的那一位提出科举改革之策以及发明瘦金体的少年。

“咦,都是民间少年,同为十五岁,不会是同一个人吧?”

魏徵心中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

如此才华横溢的天才少年,能出一个就极为难得了。

同一时间出现两个,魏徵感觉有点难。?精¨武!小~说-网, -首¨发-

此时的朝堂之上,与魏徵有着同样的大臣不在少数,他们都看向李世民,想看看李世民会怎么说。

这些大臣之中,并不包括程知节。

因为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顾不上考虑这事。

“陛下,李逸乃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父母双亡,身世来历没有任何问题。”

“臣赞同魏相的说法,这样的英才,应当为国效力才是,故而臣愿举荐李逸入朝为官。”

程知节郑重无比地对李世民说道。

听到“父母双亡”两个字,李世民眉头一跳,他后悔当初给李逸编造身世的时候太草率了。

“魏相与宿国公有为国举才之心,朕深感欣慰。”

“不过,这少年才十五岁,朕以为年龄尚小,再等几年入朝为官更为合适。”

李世民找了一个借口,拒绝了魏徵与程知节的请求。

没办法,时机未到,李逸的身份还不能暴露。

然而。

对于这样的理由,许多大臣并不认同。

“陛下,甘罗十二岁便可拜相,李逸十五岁入朝为官有何不可?”

“陛下,本朝唯才是举,李逸有如此出色的才华,朝廷怎能因为其年龄不大,便将其拒之门外呢?”

“臣附议,十五岁已然不小了,足以为国效力了!”

“……”

群臣纷纷进言,希望李世民同意召李逸这个民间少年入朝为官。

看着这一幕,李世民心中很是无奈。

他不是不想,是不能啊!

听着这诸多大臣迫不及待想让李逸进入朝堂的声音,李世民突然想起了李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