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政的利弊,把一切不和谐的声音都关在资政委员会的大门里。
其实这些老人并非顽固不化,相反,大多通情达理。
一旦他们在委员会中理清思路,理解了新政的意义,便会凭借自身威望,主动在民间为新政宣传助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因如此,即便马维骐想退职养老,秦渊仍力邀他出任资政委员会副主席。
当然秦渊并不担心这些没有军权的人,还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毕竟,石瑾瑜统领的“影渊”情报网,就像无数双隐形的眼睛,牢牢盯着西川的每一个角落。
任何异动,都逃不过这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这便是他掌控局势的最大底气。
在秦渊心中,有一幅宏大的治川蓝图:他要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西川。
他不仅要西川成为引领华夏工业革命的先锋旗帜,树立起现代工业与科技发展的标杆,更要打破列强垄断,在世界工业与科技的竞技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这片土地,既会锻造出所向披靡的精锐之师、运筹帷幄的军事栋梁,也将汇聚商业巨擘、科研奇才、技术能手等各行业的顶尖人才,形成蓬勃发展的强大合力。
而这一切的核心,始终围绕着百姓的福祉。
秦渊深知,真正的强盛,不仅是军事与工业的强大,更是让每一位川民都能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
他期待着,西川的街巷间,处处洋溢着安居乐业的祥和氛围,市井烟火中升腾起的,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满满希望。
只有夯实了这片根基,才能为他的“醒狮”计划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实现将孟加拉湾化作华夏内海的雄图伟业。
然而,面对问鼎中原的终极目标,秦渊却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前七次穿越,他的存活的时间逐次延长,可第八次穿越到西川军阀混战时期,却仅仅存活了十分钟。
那场滑稽般的死亡经历至今历历在目——子弹穿透胸膛时的剧痛、不甘的呐喊、对命运的无力感,如噩梦般缠绕着他。
每当午夜梦回,恍惚间总有个声音在心底回荡:一旦卷入内战,死亡便如影随形。
这份来自命运的警示,才是他始终保持克制的真正原因。
此前对顾博睿所说的“造反风险太大”,不过是敷衍之词。
他早己针对西川布下天罗地网,并不惧怕清朝派重兵围剿。
以他对历史的了解,只要竖起反清大旗,清朝必然调集重兵围剿,各地防御空虚之下,辛亥革命的浪潮定会如期而至。
但比起改朝换代,他更在意如何避开命运的枷锁,走出一条真正改变华夏命运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