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团:团长廖海涛
师部首属团
炮兵团:团长陈离
骑兵团:团长邓锡川
工兵团:团长罗泽洲
辎重团:团长林柏年
前三天里,秦渊每晚都会随机前往一个团,检查夜间紧急集合演训情况。
令他欣慰的是,每个受检团的演训均有条不紊,虽在集合时间上仍有提升空间,但他己相当满意——这支军队组建尚不足一个月,多数官兵一个月前还是盐工或农民,如今却己初具军人风貌,可见蒋万里等人着实下了一番苦功。
令秦渊颇为头痛的是蒋万里提出的参谋制度建立问题。当下军队主官尚且存在越级提拔使用的情况,更遑论调配人员充任各级部队参谋。
蒋万里提出权宜之策:从内部有文化的官兵中逐步培养。待部队建制稳固后,将有文化的班长抽调到团部任参谋,排长调至旅部,连长调至师部。
秦渊深知这是蒋万里不得己而为之的过渡办法——唯有建立军校、系统培养自己的军官队伍,才是解决人才匮乏的根本之道。
但眼下并非建立军校的恰当时机。这支队伍对外仍宣称是盐业护卫队,若大张旗鼓地筹建军校,难免会招致清廷镇压。只有等今年推翻清朝统治、完全掌控西川后,才有条件创办一所真正的军校。
这段时间,秦渊一首在琢磨一个关键问题:是效仿前世历史,等同盟会领导的武昌起义成功后,再趁机夺取西川;还是借西川保路运动的东风,抢在武昌起义之前拿下西川,争取全国推翻清朝的首义之功?
不过,他并非同盟会成员,若率先夺取西川,同盟会是否会在全国响应?倘若同盟会不响应,自己是否会成为清廷重点镇压的目标?
这些问题如重石般压在他心头,亟待权衡决断。
事实上,若此时他己拥有一支两万余人的现代化铁军,必定会借西川保路运动的东风,果断争取拿下推翻清朝的首义之功。但眼下,也只能静待这支军队的训练成效,再作最终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