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怀楚和那些附议的大臣们,瞬间呆若木鸡,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
万万没想到,方南竟然早就把火炮技术献给了皇帝,自以为抓住了方南的把柄,却不料自己成了跳梁小丑,狠狠一脚踢在了铁板上!
建武帝看着徐怀楚等人的脸色,嘴角笑意更深了,带着一丝嘲讽:“哦?原来如此,徐爱卿,吕爱卿,还有刚才几位附议的爱卿,你们……对此可还有疑虑?”
“臣……臣……”徐怀楚浑身冷汗涔涔而下,扑通一声重重跪倒,磕头如捣蒜,“臣愚钝,臣不知其中内情,臣妄言,臣有罪,请陛下恕罪!”
几个附议的官员也吓得魂飞魄散,跟着跪倒一片,连声请罪。/E`Z!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陛下!”吕轻舟此时不得不出面了,出班躬身,“老臣惭愧,此事亦不知情,徐侍郎等人,虽言辞激烈,有失偏颇,然其出发点,确是为江山社稷虑,恐利器旁落,非为私心。其情可悯,其心可鉴。”
“如今既知靖海伯早已将神器图谱秘法献于陛下,忠心可昭日月,实乃朝廷之福,社稷之幸,还望陛下念在其等一片为公之心,宽宥其失察妄言之过。”
建武帝深深看了吕轻舟一眼,心中冷笑,老狐狸。
建武帝自然明白吕轻舟一系对方家、对武将势力的忌惮和打压。
不过,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方南和镇国公远征在即,朝堂需要稳定。
“罢了。”建武帝摆摆手,语气转淡,“徐怀楚等人,不察实情,妄议功臣,本应严惩,尔等初衷亦是为国,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谢陛下隆恩!谢吕相!”
徐怀楚等人如蒙大赦,连连磕头,后背早已湿透,狼狈不堪地退回班列,头都不敢再抬。
建武帝目光转向方乐山,语气温和:“方爱卿平身,方南忠君体国,智勇无双,实乃朕之股肱,朝廷柱石,待其凯旋,朕自有厚赏!”
“臣,谢陛下,陛下圣明!”
方乐山心里就像过山车,暗暗埋怨儿子,臭小子,连你老子都隐瞒,差点。
商议镇国公那份《征讨扶桑方略》和《移民东瀛令》,无任何阻碍。
灭国拓土,此乃千秋伟业,巨大的利益前景,足以让任何派系暂时放下成见。
纵然是吕轻舟、徐怀楚等人,此刻心中也盘算起来,若能攻下扶桑,安置亲信、攫取利益的机会多的是。
就算万一战事不利,到时再弹劾镇国公、方南劳师远征、靡费国帑也不迟,怎么算,都不吃亏。
“陛下,镇国公老成谋国,方略详尽可行,永绝倭患,正当其时,臣附议!”
“移民实边,长治久安,乃万世之策,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满朝文武,罕见地达成了一致。
建武帝看着群臣,意气风发:“好!既无异议,着内阁即刻拟旨!”
“准镇国公所奏《征讨扶桑方略》,授其全权,统筹一切东征事宜,所需钱粮兵员,各部务必优先拨付,不得有误!”
“准颁《移民东瀛令》,着户部、工部、吏部及各行省布政使司,广贴告示,详述移民之利——授永业田,免赋十年,官府助建屋舍,给发安家银、种子、农具!鼓励我大楚子民拓土东瀛,共享王化,务必使东瀛新土,早日成为我大楚富庶乐土,钦此!”
圣旨被八百里加急发往泉州。
《移民东瀛令》的告示被贴在大楚各地城门口、市集边、衙门外,被识字的先生大声诵读,被口口相传,飞入了千家万户。
“授田?免赋十年?官府还给钱给粮盖房子?天底下竟有这等好事?”
“听说是去打倭寇的老家!占了他们的地,分给咱们!”
“东瀛在哪?远不远?听说在海那边……”
“管他远不远!在家乡,咱们佃户累死累活,交完租子连肚子都填不饱!十年免税啊!还有自己的田!这机会,一辈子能碰上几回?”
“可是……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听说海上风浪大得很,还有倭寇……”
“倭寇?告示上说了,都被水师灭光了,现在是大军过去占地方,跟着朝廷大军走,怕啥?”
“爹,娘!咱家兄弟多,地少,年年不够吃。让我去吧!我去东瀛搏一把,搏到了,接你们过去享福!搏不到……也算给家里省口粮!”
一个面黄肌瘦的青年对着父母重重磕头。
“当家的,去吧!家里有我,十年免税,咱们就能翻身了,总比一辈子窝在这穷山沟里强!”
一个妇人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