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石头背着弓箭,提着未开锋的大刀,向山里走去。*零¢点?看·书. +首?发`
方南则向甲班的学舍走去。
一路上,书院的学子纷纷与方南打招呼,方南也是笑着拱手一一回应。
正应了那句话"多日读书无人问,一朝文会天下知"
进入学舍,一众学子纷纷上前祝贺和寒暄。
昨晚在文会上,方南的表现太耀眼了,所作的诗词文章,无一不是千古名句。
“子谦,好样的”
“子谦,昨晚的诗词文章真是精妙”
“能和子谦同窗,吾具荣焉”
方南谦虚的笑笑“各位学长谬赞了,昨晚只是一时的灵感,侥幸而已”
学子们不由暗暗点头,文采出众,家世显赫,还这么谦虚,日后必成大器,值得深交。
此时,王夫子迈着四方步走进学舍,众人纷纷回到各自的座位。
用过晚饭之后,方南来到了外公的书房。
一进书房,方南就看到了供奉在香案正中的御用文房四宝。
昨晚,方南刚从赵王手里接过这套文房四宝,转身就被外公没收。
方南不由笑道“外公,怎么供起来了,我还以为你要用”
王明海一听详装生气“臭小子,这是皇帝对我们书院的认可,怎可轻易使用”
方南笑着摇摇头,来到了自己的小书桌。~看¢书-屋\小_说~网` -免^费¨阅!读`
有了过目不忘的技能,方南改变了学习方法。
方南决定把科考所有的书籍先看一遍,然后再看历年来从县试到会试的所有范文。
王明海坐在一旁,边喝茶汤边看书,时不时看一下旁边的方南。
过了一会,王明海觉得不对劲,刚才看方南手里还拿着一本《大学》,不到片刻,就换了一本《中庸》。
“南儿,你怎看得如此之快,读书要有耐心啊”王明海出言规劝。
方南闻言放下书本,笑着说道“外公,孙儿已经把刚才的那本书都记住了”
王明海不禁感到惊讶“两千多字都记住了?”
方南自信的回答“是的,一字不差!”
“哦?”王明海不由来了兴趣“你把书拿过来,给老夫背上一遍”
方南起身把《大学》递给外公,然后背诵起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王明海做为治学几十年的大儒,四书五经早就烂熟于胸。·8*1*y.u.e`s+h~u¢.\c?o,m-
随着方南的背诵,王明海的眼睛越来越亮。
直到最后一字背诵完毕,王明海不由喜形于色“哈哈,老夫幸甚,书院幸甚!”
王明海拍着方南的肩膀“本来老夫觉得你参加明春的科举,时间有点紧,现在一点都不担心了”
“可是孙儿还有不少书没读,科考的文章还未曾做过”方南有些担心。
“傻小子,有了过目不忘的本事,再加上外公的教导,考取功名易如反掌”
王明海又沉思了一下,接着说道“从明日起,老夫给你出题,每天做一篇文章”
“是,外公”
接受完外公的教导,方南返回房间,开始教石头认字。
石头的悟性令方南感到惊奇,一个字教个三四遍就记住了怎么读,怎么写。
原本打算教石头认五个字的,谁知一下教了二十个。
看着一旁正在专心写字的石头,方南不禁感慨,谁说长的壮就无脑,石头典型一个反面教材。
就这样过了两日,又到了休沐的日子。
傍晚一下学,住在京师的学子们纷纷出了大门,向山下走去。
石头早早的下山,去把马车套好,就等方南下学。
坐上马车,石头一抖缰绳,马车轻快的向京城驶去。
回到国公府,石头赶着马车前往马厩,方南向后宅走去,去给各位长辈请安。
刚踏进祖父的院子,就看见小玉儿和小白狼在院子中间玩闹,小玉儿的笑声格外清脆。
小玉儿梳着两个朝天揪,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袄棉裤,捂的像个小熊。
小狼旺财又长大了不少,已经有一米多长,八十厘米高,一身雪白的毛发,显得威风凛凛。
不过方南怎么看都觉得小狼狗里狗气的,跟个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