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晚膳后,夜幕降临,方南便打发走了石头,独自一人走向了外公的书房。*x·i?a,o·s+h/u,o.n_i!u\.`c~o.m\
书房内烛光摇曳,亮如白昼。
王明海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椅子上,手中捧着一本微微泛黄的古籍,聚精会神地翻阅着。
一旁的案几上,一个小童正在精心烹制散发着怪异味道的茶汤。
方南走进书房,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道:"拜见外公。"
王明海抬头看了一眼方南,随即将手中的书籍放在一旁,指着一个方向说道:"从今日起,你就在那边温习功课吧。"
方南顺着外公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书桌的一侧,多了一张小桌,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还有数十本典籍。
"这些文集都是近几年书院里通过童生试的学子们的答卷,将其整理汇编而成,并由老夫和其他夫子们进行注释,希望能对你的学业有所助益。"王明海解释道。
方南不禁暗暗咂舌,一个童生考试的复习资料就这么多,呜呼~
“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问老夫”
“知道了,外公”方南坐到桌子旁边,拿出一本文集开始翻阅。
方南此时才知道一个童生的科考,竟然也不简单。!w.6¨1+p`.¢c.o′m¨
文集里一个考生的答卷就有十几张之多,帖经、墨义、律法、算术、诗赋、经义和策论。
令方南感到好奇的是一个考生的年龄,十一岁,在后世也就是个小学生。
却在策论里引经据典,建议朝廷大兴农桑,洋洋洒洒一千余字,比后世的大学生也不遑多让。
帖经和墨义也就相当于填空和简答题,主要是考学子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
律法是看学子对国家的律法是否熟悉。
童生的算术不要太简单,方南看了看就忽略而过。
文集里的诗赋中规中矩,远远比不上方南脑中的积累。
最令方南感到头疼的就是经义和策论。
经义主要是测试学子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根据指定的经书文句作文,阐明其中的义理。
策论考试则是要求学子就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学子需要撰写议论文,展示他们对时政的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南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内心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渴望系统中的"过目不忘"和"儒道宗师"这两样技能。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王明海的声音在方南耳边响起“南儿,时间差不多了,过来坐”
方南看了半天文集,略感脑袋晕沉,闻言放下书籍,来到外公身边。*零¢点?看·书. +首?发`
王明海抬手示意方南坐下“这几日你就先看书,熟悉科考的内容,等文会结束,老夫再亲自教导于你”
“多谢外公”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你且去歇息”
“是”
方南出了外公的书房,沿着青石板的小路,返回了天字院。
现在已经寒冬,院子里寒风凛冽,别的小厮都躲在房间中取暖,只有石头在院子里站桩。
“少爷,快进屋”石头打开了方南的房门。
方南踏入房门,一阵温暖迎面而来,地上放着一个火盆,里面是正在燃烧的木炭。
看着耳朵冻的通红的石头,方南一阵感动“石头,快进屋暖和暖和”
石头笑道“少爷,我穿的厚,不冷,我去给你打热水烫脚”
“等等”方南伸手摸了摸石头的袖子和裤子,里面确实厚厚的几层,才放下心来。
不一会,石头打热水回来,方南洗了脸刷了牙,坐在椅子上。
石头用一个木盆倒了半盆热水放在方南脚边,站在旁边伺候。
方南除去鞋袜,把脚伸进冒着热气的木盆中,“嘶~”一阵滚烫舒爽的感觉从脚底升起。
看着站在一旁的石头,方南心中一动“石头,我决定明天再教你其他的功法”
“真的吗?少爷”石头面露惊喜。
“嗯”方南点点头“明天吃了早饭,你去城里一趟,找个兵器铺,买上一把趁手的武器和弓箭,回来我再教你”
“知道了,少爷”石头往盆里加了半瓢热水。
方南仰头靠在椅子上,感受着热